自尹錫悅上台以來,韓國當局就一改文在寅時期的對朝溫和政策,開始重新啟動對朝的強硬戰略。半島局勢的迅速轉向,不僅僅是南北雙方走向對立,同時也是整個印太局勢激烈動蕩的具體表現。
在白宮主導的「印太戰略」之下,美國及其盟友不僅要在東海、南海和台海等方向積極發動對華圍攻,朝鮮半島也是美國重要的著力方向。通過對朝實施軍事壓制,進而威脅中國東北方向的戰略安全,同其他方向形成合力,是中朝雙方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
由於不滿之前尹錫悅在涉華問題上的曖昧態度,美方通過多種方式向韓國傳遞出警告信號,在華盛頓的壓力下,韓國不得不在軍事戰略上積極配合美國行動。日前,美軍「里根」號航母戰鬥群在經過短暫休整後,於9月23日上午抵達韓國釜山海軍基地,準備同韓國海軍舉行聯合軍演。
「里根」號的步步緊逼,對於中朝雙方而言都不是一個積極信號。為尋求戰略突破,朝鮮當局於9月25日當天試射一枚短程彈道導彈,當作是對美韓軍事勾結的警告。就在短短一天之後,朝鮮繼續向該國東部海域發射2枚導彈。
接二連三的導彈試射,讓美韓雙方感到異常緊張。尤其讓美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朝鮮試射2枚導彈,正好趕在美副總統哈里斯抵達日本的前一天。用兩枚具有一定實戰威懾能力的彈道導彈,當成為哈里斯參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葬禮的「見面禮」,且正好用來反制「里根」號入韓的挑釁之舉,一箭雙鵰,讓人不得不佩服朝鮮當局的深謀遠慮。
半島的和平與否,直接關係到中美俄朝日韓等國的戰略安全,事關各方切身利益。越是在重大議題上,越是需要各方審慎對待,盡量避免使用軍事手段推動局勢升級。遺憾的是,作為半島危機的幕後黑手,美國始終將軍事威懾放在對朝優先選項中,一步步導致半島局勢走向破局的邊緣。
日前,在「里根」號航母戰鬥群抵達韓國之後,美韓兩軍開展大規模海空聯合演習。美核動力航母具備強大突擊能力,最高可每天起降160架次戰機,組織多個空中突擊編隊對敵海陸空目標進行全方面打擊。
美韓空軍的綜合實力已經超出朝鮮空軍一大截,美軍航母艦載機更是對朝鮮形成碾壓優勢,朝鮮最先進的米格-29戰機,最多只能充當「機場保衛者」。海空力量方面顯著的差距,並不意味著朝鮮在面對美韓威懾壓力時只能被動挨打,相反朝鮮可發揮自己在彈道導彈方面顯而易見長處,對美韓形成「不對稱優勢」。
近年來,朝鮮頻繁亮相自己的「獨門利器」——「火星」-8高超音速導彈和「火星」-17洲際彈道導彈。其中,火星-8導彈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0馬赫,僅需1分鐘就能飛到首爾上空;至於火星-17,它的最大射程超1.5萬公里,從朝鮮本土發射完全可以覆蓋美國全境。面對軍力不斷躍升的朝鮮,華盛頓再也不能將其視為吳下阿蒙。
吃軟怕硬,是美國一以貫之的霸權心態體現。想當年,美國對於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也是充滿不屑和詆毀,但隨著「兩彈一星」的重大成就震驚世人,美國不得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和當年全部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起來的新中國不同,朝鮮現在的條件明顯好上一大截,中國作為其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始終站在主持地區正義的第一線,並盡自己所能為朝鮮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9月26日,中斷已久的中朝跨境鐵路貨運重新啟動,裝載滿滿中國貨物的列車從中國丹東出發,經中朝友誼橋前往朝鮮新義州。這樣一來,即便是美西方對朝進行經濟封鎖,朝鮮的社會發展仍將保持平穩的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