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烏克蘭武裝部隊空軍司令部發布的消息,9月23日,烏克蘭武裝部隊南方作戰司令部的高射炮手首次擊落了俄軍的伊朗產Mohajer-6(俄軍命名為天竺葵Герань-1)察打一體無人機。網上視頻也顯示烏克蘭一方的快艇在黑海上拖曳一架沒入水中的中型無人機,從其雙尾撐與高平尾能夠識別出這就是一架Mohajer-6。這也使得俄軍購買伊朗察打一體無人機獲得了實錘。
Mohajer-6中型無人機屬於Mohajer(遷徙者)無人機家族的新改型,由Qods(聖城)航空工業公司設計。最早在2017年4月15日在伊朗總統出席的儀式上亮相,於2018年2月開始大規模生產供應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並且外銷給了衣索比亞、委內瑞拉、伊拉克什葉派武裝、葉門胡塞武裝,在伊拉克、敘利亞等地有實戰戰果。
伊拉克
衣索比亞
委內瑞拉
Mohajer-6無人機長7.5米,翼展10米,高1.9米,最大起飛重量670千克,有效載荷150千克,飛行升限5486米,最高時速為20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12小時,掛彈5小時,作戰半徑200千米,航程2400千米。Mohajer-6無人機採用矩形機身,尖端寬而鋒利,這架無人機由3葉片100馬力Rotax 912活塞發動機提供動力,採用上單翼、高平尾,推進式雙尾撐布局,主材質為航空鋁材+玻璃鋼,內部電子元件大量採用西方民用航模器件,降低成本與繞過制裁,機身上方安裝有一個降落傘艙,必要時候可以開傘迫降,能保持這個擠占機身內部寶貴空間的設計,只能說是伊朗人認為這貨可靠性不足。
該機機頭安裝有一個固定的前置攝像頭用於導航,下部安裝有Oghab-4光電系統,目前安裝過兩個版本,包括Oghab-4H和Oghab-4D,都配備了具有36倍光學變焦的CCD電視攝像機、激光測距儀和製冷熱像儀。Oghab 4H光電系統焦距為15~300mm,重18千克,Oghab 4D系統焦距為60~120mm,重19千克。據說可在12千米的距離內搜索目標,10千米鎖定目標,還擁有熱成像通道,提供640x512解析度畫面,激光測距/照射窗口可照射3千米目標。機身有三根天線,兩根在左翼,一根在右翼。Mohajer-6無人機的制導和控制系統安裝在卡車方艙內,採用視距微波鏈路遙控。
Mohajer-6無人機早期有兩個掛點,後來則可掛雙聯發射架,可以攜帶4枚射程約3千米的Sadid-342炸彈,或2枚射程約3千米的Sadid-345,或4枚射程約6千米的Qaem-1炸彈,或4枚射程約12千米的Qaem5/9導彈,這幾種可換紅外或電視導引頭,或4枚射程約為6千米的Almas導彈,也可攜帶裝有仿九頭蛇70毫米火箭的2個3管火箭發射器。但伊朗有些導彈沒有見到在Mohajer-6無人機上掛載,但也應該能夠使用,包括Sadid-1、Akhgar、Qaem-114導彈等。有趣的是該機還可攜帶兩種電子戰吊艙,5千克的Tiam1400是一款雷達探測和預警吊艙,可探測敵方雷達的信息並傳輸到6千克重的Taha1400電子戰系統,隨後干擾敵方雷達。
Sadid-342
Almas導彈
九頭蛇火箭
Qaem-1和Qaem-5、Qaem-9
俄軍對察打一體無人機技術研發的滯後、本身軍費不足難以大量採購,導致俄軍在作戰中投入的大部分都是偵察型無人機,俄軍在戰爭初期投入了兩款察打一體無人機,分別是自研的獵戶座武裝無人機與引進以色列技術生產的前哨-RU中型無人機。兩者都缺乏寬頻衛星通信能力,作戰半徑局限在地面站周邊200千米以內,也僅有兩個掛架,數量都比較少,一直到開戰後獵戶座才得到大筆訂單擴產,因此買一批伊朗察打一體無人機應急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本次Mohajer-6無人機很可能是為了偵查敖德薩港,同時為同一天發射的Shahed-136自殺式無人機指示目標與觀察打擊效果,這種戰術俄軍之前就使用過,比如用海鷹-10監視,用柳葉刀或KUB巡飛彈打擊目標。但這回烏克蘭人說使用高炮擊落該機,可在水面上的機體中並沒有看到高炮破片等造成的破洞,要知道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大展弦比機翼被打擊是非常脆弱的,遭受打擊或一側接觸水面必然會破裂,視頻中的無人機機翼很完整,證明應該是保持飛行狀態迫降的,筆者倒更傾向於其系統故障或失去動力迫降損失,具體怎麼樣,我們還得等烏克蘭人以後公布完整飛機時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