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黨的秘密戰線里,有這樣一位紅色特工,他多年來都在中央最秘密的機關工作,被人稱為「紅色管家」、「紅色老闆」。周總理親自證明他「最可信賴」。可是他的兒子卻是國軍王牌軍第五軍的中將軍長。
父親是紅色特工,兒子卻是國軍軍長。
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被同志們稱為「紅色管家」、「紅色老闆」的人名叫熊瑾玎,1886年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中醫世家。
熊瑾玎年輕時在徐特立創辦的梨江學校師範速成班學習,在這裡的學習時光,熊瑾玎過得很愉快。一方面他學習了全新的文化知識,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他在這裡通過徐特立接觸到了進步思想。
從學校畢業之後,熊瑾玎就在長沙擔任小學教員。在教書的過程中,熊瑾玎陸續結識了何叔衡、謝覺哉、毛澤東等人。1918年,熊瑾玎加入了毛主席等人創辦的愛國革命團體新民學會。
次年「五四運動」爆發,愛國青年熊瑾玎也積極投身到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之中去。不斷地走上街頭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吶喊。
在這些愛國運動之中,熊瑾玎非常活躍,總是和骨幹們沖在最前面,同時,熊瑾玎在歷次運動之中也逐漸展露出他與眾不同的一面。
愛國運動的策劃、組織和執行都離不開經費,沒有基本的經費,這些活動都很難最終成功舉行。而熊瑾玎恰恰就非常擅於籌錢
當時新民學會外無資助,光靠組織成員交點會費,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熊瑾玎為了籌措經費,就開始經商做生意。熊瑾玎還真是一塊做生意的材料,不久之後他的生意就有了結餘,而這些結餘也就成了新民學會經費的重要來源。
熊瑾玎出色理財能力很快讓大家刮目相看,於是為組織籌款的重任就很自然地落在了熊瑾玎的頭上。就連毛主席、何叔衡赴上海參加「一大」的路費,都是熊瑾玎一人籌措的。
北伐戰爭中,他擔任長沙縣財產保管處長,向工會和農民協會提供活動經費。
1927年蔣介石公然背叛革命,各地軍閥也紛紛向革命同志舉起了屠刀。上海、廣州、長沙等地風雲突變,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灰心了,有的人投降了。一時間,原先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陡然轉向了低谷。
就在這黑暗時刻,熊瑾玎並沒有退縮,和老師徐特立一同入黨,成了白色恐怖之下的紅色逆行者。
1928年,熊瑾玎轉到上海工作,成為了中共中央的會計。
在上海,熊瑾玎開了一家「福興」 商號做掩護,一邊經商為黨籌措活動經費,同時「福興號」還是當時組織上的秘密會議地點,周恩來、鄧小平等人都經常在這裡開會。
熊瑾玎這個會計擔子很重,當時組織上所有的經費都是經他手發放。像黃金首飾等物品也都是由他負責兌換成現鈔。加上「福興」號同時還是秘密聯絡點,不少信息的上傳下達都要熊瑾玎負責。這樣一來,熊瑾玎就有點忙不過來。
而且當時負責秘密工作的周恩來認為「福興」號只有熊瑾玎一個人,此時熊瑾玎人到中年,身邊沒有家人,容易引起人懷疑。
周恩來和組織上經過慎重考慮,從漢口調來了熊瑾玎的老鄉朱端綬。為了革命工作,朱端綬和熊瑾玎假扮夫妻。而在共同的革命歲月之中,兩人逐漸相知相愛,最後終於走到了一起,結為了真正的革命夫妻。有了朱端綬的協助,熊瑾玎的工作越發順利。
上海,這個遠東第一都市,龍蛇混雜,敵特和幫會勢力橫行。而熊瑾玎和朱端綬的這個秘密聯絡點持續了三年之久都沒有被敵人發現,更厲害的是,熊瑾玎的生意還做大了,他前後開辦了三個酒店一個錢莊,為組織上籌措了大量的活動經費。
熊瑾玎還協助毛澤民開辦印刷廠,秘密印刷黨的報刊。
正因為這樣,熊瑾玎成了名副其實的「紅色老闆」。
1933年4月,熊瑾玎在給賀龍家屬送生活費的時候,由於叛徒出賣,被埋伏已久的敵人抓住。朱端綬也隨後被捕。在組織上的營救之下,朱端綬先行獲釋,而熊瑾玎則始終被關押。在敵人的監獄裡,熊瑾玎受盡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他所受的每一次酷刑,他身上的每一個傷疤都證明著他對黨和人民的忠心,證明著他對信仰的忠誠。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周總理日後親筆寫下「出生入死,貢獻甚大,最可信賴」的文字。
抗戰爆發之後,在組織上的多方活動之下,熊瑾玎終於獲釋出獄。出獄之後,熊瑾玎來到武漢工作。
熊瑾玎和朱端綬
1938年秋,熊瑾玎又從武漢前往重慶工作。
在重慶,熊瑾玎和自己的兒子熊笑三重逢了,只是這一次的重逢有些尷尬。
熊瑾玎在和朱端綬結婚之前,在老家有過一次包辦婚姻。兩人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沒有什麼感情可言。參加革命之後,熊瑾玎就再也沒有回過家,而結髮妻子也不願意再耗下去,又怕受到熊瑾玎的牽連,於是主動要求登報離婚。
和前妻婚是離了,但是熊瑾玎卻有了一個兒子熊笑三。
父親熊瑾玎走上紅色道路,但是兒子熊笑三卻走了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熊笑三黃埔六期畢業就投身蔣介石的陣營,從普通見習官做起,一路做到國軍王牌軍第五軍的軍長。抗戰時期,熊笑三參加過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崑崙關戰役、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會戰等重大戰役。
熊笑三率部在重慶休整,同時還受命監視我黨《新華日報》報社。而此時熊瑾玎正在重慶擔新華日報的總經理。
兒子監視父親,當年因為不同政見而形同陌路的兩父子以這樣一種方式再次重逢。熊笑三為了避免自己和我黨扯上關係,早早對外宣稱父親早死,熊瑾玎不過是自己的一個遠房叔父。
熊笑三表面上極力避嫌,但是畢竟是親父子,血脈相連。熊笑三心裡還是惦記著父親,1939年除夕他專門讓手下將十多斤豬肉送到熊瑾玎朱端綬家裡。
這之後,雖然熊瑾玎直接過去不方便,但是朱端綬不定期地去看熊笑三。朱端綬也嘗試做熊笑三的統戰工作,但是「效果不甚大」。雖然效果不大,但是熊笑三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反感。
時間來到1949年。
此時熊笑三已經升任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軍長,正率部打淮海戰役。
熊瑾玎寫信給兒子,勸他及時懸崖勒馬,率部起義,投身光明。熊笑三收到信後,並沒有給父親回信。但是他在戰場上的後續行動,卻很讓人尋味。
淮海戰役最後階段,國民黨軍也到了窮途末路。軍心浮動,一次邱清泉開會,熊笑三站起來說:「如果你們決定和解放軍接頭,我願意去一趟。」
邱清泉是老蔣的死忠,自然沒有理會熊笑三。
熊笑三見狀也沒有再說什麼,回去之後默默籌劃自己的退路。不知道出於什麼顧慮,熊笑三依舊沒有聽父親的話,但是自己也知道在頑抗下去就是死路一條。不願起義不想等死,熊笑三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邱清泉下令突圍之時,熊笑三卻神秘地失蹤了。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怎麼突出重圍的,有種說法是說熊笑三混在亂兵之中,裝成啞巴乞丐,跟著難民逃回了南京。但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證實。
總之熊笑三成功地溜了,跑出去之後他繼續擔任第五軍軍長,負責重建第五軍。蔣介石集團敗亡台灣後,熊笑三最初選擇去香港。後來在香港待不下去了,還是去了台灣。
因為有人舉報熊笑三生父熊瑾玎是紅色特工,熊笑三在台灣也只能靠邊站。官是當不了了,熊笑三後來被貶為石門水庫管理局專員。
1971年,熊笑三退休。
1973年,熊瑾玎去世。
這對父子在有生之年再也沒有相見,儘管只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
兩岸破冰之後,熊笑三返回大陸定居。1987年病逝在北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