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2022年07月01日02:36:02 軍事 1145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6月30日發布消息稱,中國海軍兩艘導彈驅逐艦和一艘補給艦6月29日至30日從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北上進入東海。意味著這支備受日本關注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完成了繞行日本列島一周的任務,前後耗時約20天。

現在日本最擔心的是,未來「繞行日本」會不會成為中國海軍的常態化行動?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根據防衛省的通報,由情報收集艦(舷號794)、055型導彈驅逐艦拉薩艦(舷號102)、052D型導彈驅逐艦成都艦(舷號120)和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舷號902)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12日到13日先後穿過對馬海峽,開始環繞日本列島的航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055萬噸大驅拉薩艦服役後的第一次遠海巡邏任務,「首戰」就被賦予如此重要的使命,也足以證明中國海軍對這種先進驅逐艦性能的充分信任。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055型導彈驅逐艦拉薩艦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052D型導彈驅逐艦成都艦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

此後中國海軍艦艇編隊一分為二。16日至17日,兩艘中國驅逐艦穿過北海道與薩哈林島之間的宗谷海峽向東進入西北太平洋,補給艦和情報收集艦則穿過津輕海峽,向東進入西太平洋。

兩艘驅逐艦與補給艦不久後重新匯合,並於20日在千葉縣犬吠埼東南方向約220公里處持續向西南移動。防衛省一度認為該編隊會很快向西航行進入東海,以儘快完成繞行日本的行動。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軍編隊環繞日本的航跡示意圖

但出乎日本方面意料的是,三艘中國海軍艦艇於21日通過伊豆諸島、向西行駛後,又在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與那國島和台灣之間,發現另有多艘中國海軍艦艇進行南北往返的航行。日本共同社6月30日稱,很有可能這些中國海軍艦艇與繞行日本列島的拉薩艦等三艦進行了聯合演習。

據介紹,日本列島的東南海域一直被日本視為「禁臠」,這裡的沿岸地區分布著日本最重要的一系列工業重鎮。因此去年中俄海軍聯合戰略巡航通過該海域時,日本媒體曾驚呼「日本最脆弱的軟腹部首次暴露在中俄海軍面前」。讓日本沒有想到的是,時隔不到一年,中國海軍編隊再次經過該海域,還在此停留並進行了大規模演習。

直到29日晚11時左右,日本方面才確認拉薩艦等三艦在宮古島東北約130公里處向西北方向航行,之後駛向東海,完成了繞行日本列島的壯舉。

共同社稱,防衛省還在分析中國意圖,「關注今後是否會進行同樣的活動」 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更擔憂地表示,這「是在彰顯軍事存在感,也可以認為是對我國(日本)的示威行動」。

「中國海軍的示威」!耗時20天,055大驅帶隊繞行日本一周 - 天天要聞

俄海軍編隊6月也完成了環繞日本航行

更讓日本擔憂的,還有俄海軍太平洋艦隊艦艇6月也沿著太平洋一側南下、通過沖繩的路線繞行日本列島。「日方在密切關注中俄兩國海軍行動是否有關聯」。

然而日本方面雖然表現得很「委屈」,但外界普遍認為「中俄海軍繞行日本」完全是日本自找的。美國「動力」網站直言,俄烏衝突爆發後,日本不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還加入西方行列,針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嚴厲制裁。在中日關係方面,東京越來越傾向於武裝干涉台海事務的言論更是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