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在網路上掀起熱議:據印尼媒體SINDOnews報道,印度因不滿中國支持巴基斯坦,竟揚言要退出金磚國家聯盟(BRICS),以此作為「報復」手段。此言一出,網上輿論瞬間炸開了鍋,網民們紛紛化身「吃瓜群眾」,敲鑼打鼓,高喊「歡送瘟神」,熱鬧非凡。然而,這場「退出風波」究竟是印度的一時意氣,還是另有深意?站在中國的視角,我們不妨細細品味這出地緣政治大戲。
消息稱,印度此番「退群」念頭的導火索,是近期印巴衝突中,巴基斯坦用中國製造的武器擊落了5架印度軍機。印度遷怒於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公開表達對巴基斯坦的支持後,印度似乎「怒不可遏」,揚言要退出金磚國家以示抗議。然而,細究之下,這條消息的真實性卻頗值得商榷。SINDOnews標題中用詞「據報」,已暗示這不過是未經證實的消息,更多像是傳聞或推測。印度官方至今未有明確表態,如此重大的決定,若僅憑一則小道消息便下定論,未免顯得草率。
更何況,印度退出金磚國家,談何容易?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合作平台,早已成為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發聲的重要渠道。從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獲取的貸款項目,到與巴西、俄羅斯、南非等國的經濟合作,印度從中獲益匪淺。若真的「一怒退群」,不僅會削弱其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還可能讓其徹底倒向西方陣營,打破其「東西平衡」的外交策略。正如一些分析所言,印度此舉更像是「欲擒故縱」——與其說是真要退出,不如說是在藉機向金磚國家內部爭取更多話語權,試圖在與中國、巴基斯坦的博弈中佔據主動。
消息傳開後,X平台上的網民們可謂群情激昂,評論區瞬間化作一片「狂歡」現場。有人直言:「趕緊滾,到處搗亂的阿三!」語氣中透著對印度的不滿;還有人調侃道:「強烈支持印度退出,順便把上合也退了,以示印度之國威!」這諷刺意味十足的言辭,引得眾人捧腹。更有一位網友直截了當地表示:「如果阿三你不退,我們就多賣一些導彈、飛機給巴基斯坦!」此言一出,頗有幾分「以牙還牙」的意味,反映出部分網民對中巴合作的堅定支持,以及對印度在金磚國家中「拖後腿」行為的反感。
網民們的態度雖帶著幾分戲謔,卻也折射出真實的情緒。多年來,印度在金磚國家內部的表現的確讓一些人頗為不滿。從2023年反對金磚國家共同貨幣的提議,到多次被指控阻撓巴基斯坦參與金磚國家相關活動,印度似乎追隨者的行為似乎總帶著幾分「彆扭」。在不少人看來,印度若真退出金磚國家,未嘗不是一件「喜事」,難怪網民們會如此「熱情」地「敲鑼打鼓歡送瘟神」。
站在中國的角度,這場「退出風波」更像是一出鬧劇,徒增笑料罷了。中印、中巴關係向來複雜,印巴之間的克什米爾衝突、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以及中國與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密切合作,都是長期存在的現實。中國支持巴基斯坦,既是基於兩國深厚的友誼,也是出於地緣戰略的考量。印度對此不滿,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若因此就要「退群」,未免顯得小家子氣。
更何況,金磚國家並非中國的「一言堂」。作為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共同組成的合作平台,金磚國家旨在推動新興經濟體的集體崛起,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印度若退出,固然會削弱金磚國家的整體影響力,但對印度自身而言,損失只會更大。徹底倒向西方陣營,意味著其「東西平衡」的外交政策將徹底崩塌,淪為西方的附庸,失去戰略迴旋的餘地。這,恐怕是印度最不願看到的結局。
與其說印度是在報復中國,不如說其醉翁之意不在酒。退出金磚國家的威脅,更像是印度的一次「試探」——既是向中國和巴基斯坦施壓,也是向金磚國家內部其他成員「喊話」,希望在未來的合作中爭取更大話語權。畢竟,在金磚國家中發揮更大作用,一直是印度夢寐以求的目標。若真退出,無異於自斷出路,印度決策層恐怕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這場「退出風波」,看似熱鬧,實則更像是印度的一次「政治表演」。中國無需過於在意,更不必為之改變既定策略。中巴合作是大勢所趨,金磚國家的合作也自有其內在邏輯。印度若執意「作」,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至於網民們的「敲鑼打鼓」,不妨就當是一場網路狂歡。畢竟,在這風雲變幻的地緣政治棋局中,笑到最後,才是真正的贏家。中國大可淡然處之,以不變應萬變,靜待印度這場「欲擒故縱」的戲碼如何收場。說不定,到頭來,印度不僅不會退出,還會在金磚國家內部更加積極地「刷存在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且看這出好戲如何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