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降雨確定了,新一輪高溫也確定了,「雙雙」穿插發展,可以說這天氣有點複雜了,並且都是超長模式,降雨,高溫的發展周期都長。
那到底如何發展呢?下面我就一步一步來說。
不得不說,大家要在高溫,降雨等穿插性的影響之下,還要注意強對流天氣的變化過程,雖然說新一輪超長降雨期、高溫期同現,但我這裡還是從高溫說,再來說降雨。
超長高溫時期來了:高溫多地已超35度
的確,這超長高溫時期的發展已經非常明顯,這沒有多大爭議了,不過,從確定性的數據來看,其實已經多次超過了35度了,這可以說也才起步,後面按照趨勢來看,還會強不少。
按照監控數據顯示,其河北石家莊、邢台、邯鄲,河南安陽、焦作、鄭州、洛陽等地部分地區,已經出現35~37℃高溫天氣,所以,是真的熱。
然而,接下來的高溫還會繼續發展,我國更大範圍的高溫還會出現,其新一輪超長高溫時期也是確定來了,那到底有多強呢?
從高溫的發展趨勢來看,這一波主流的高溫活動,就是在北方為主,其中黃淮中西部、華北南部及陝西關中等地,將全面保持高溫活動。
當然,部分區域可能也會經歷「過山車」的模式,就如石家莊,大家看到了,氣溫超過了35度,但有冷空氣活動之下,帶來波動性的發展,而且這個「過山車」的表現模式激烈。
在最高氣溫沖向36度以上之後,又下滑到30度以下,然後再次衝下近38度左右,過後又下來,這一上一下,大家要警惕變化過程。
而對於這一波高溫的活動,其預計18時段前,高溫範圍較小且多變,預計19-20日,高溫強度增強、範圍顯著擴大,所以,注意氣溫的大波動,這就是高溫發展。
所以,這高溫發展的時間還是相當長了,這真的要熱夠了,而且基本都是北方,最為關鍵是這一次覆蓋了很多明顯降雨較少的地帶,那這就是「雙重影響」了,而波動性的區域,也還是有雨水的發展,但基本都是很少,0到10毫米就不得了了,因為主要雨水活動是先南北,後南為主。
新一輪超長降雨期確定,降雨在哪裡?
在新一輪超長高溫期發展時間段,我國超長的降雨期也來了,真的是雙雙發展,其實說到同步,大家都知道,這南北分叉,區間發展肯定會很明顯的,不然也不會形成這樣的局面,恰好也是這樣的發展模式。
在降雨開下之下,我國南北區域都率先進入之中,其中北方——東北區域最為明顯,在黑吉遼等地最為明顯,有一條10毫米到25毫米的跨越發展,而西部方向也有,在青海,西藏等區域,有大雨,局部暴雨活動。
南方主要發展地帶就是以雲南,貴州等地較為明顯,過後,擴大到湖北,湖南等地也有一塊。
而過後,南方的降雨帶出現擴大,北方的話,可能就是零散性的雨水活動為主,但如果觸發強對流天氣,短時強降雨可能明顯一點,但這就會形成很多人說的「蒸籠」天氣,這不友好。
從擴大的雨水帶來看,其江西,湖北,安徽,湖南,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均在覆蓋區域,其45度傾斜降雨帶,主要就是大雨為主,局部暴雨。
從發展因素上來看,也主要是副熱帶高壓北上,對我國華南區域形成覆蓋,水路延續副高邊緣形成與北方冷空氣南下的活動變化。
所以,這是一波對接性的冷暖氣流降雨活動,本身東部也出現了氣旋活動,推動了東部水汽交叉發展,這就是降雨的原因。
而過後,副高回撤,其水汽呈現出轉變,那麼強度上也會改變,所以,在尾聲時段,大家也看到了,其降雨在南方是散亂的。
但強度也還可以,大部區域都是10毫米到25毫米為主,區域性的發展強一點,北方尾聲時段,東北區域再次形成雨水帶,就是上面說冷空氣的穿插影響,也是帶來了改變過程。
這就是降雨活動,這一波降雨到16時段才會結束。
而過後,我國氣候中心再次給出了預警,在17-19時段,又是3天降雨趨勢,這是不是超長降雨了,4+3=7天了,這南方的降雨時間明顯擴大。
只不過,北方陝西、河南等地,依然保持相對少雨情況,至少大部區域不那麼明顯,除此之外,華北等區域,也要注意強對流天氣過程,這就是雨水過程變化。
西北太平洋依然無颱風
雖然看上去熱帶擾動又在活躍了,並且颱風密集線在不斷增加,但前面都給大家說了,副熱帶高壓還有崛起的趨勢,這很顯然,這是具有影響條件的,短期之中不會有颱風變化。
而GFS倒是很瘋狂,給出了不少的颱風發展趨勢,但相對來說,這變化也很大, 不確定性太高。所以,我也就不談了。
相對來說,西北太平洋沒有到颱風活躍期,大家不用管就行,但後續隨著海溫的不斷提升,熱帶擾動的不斷醞釀,其變化就會增強了,南印度的熱帶擾動變化也不大,這就是海區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