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上台至今,已經兩次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而且根據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說法,美國將在徵收關稅後,與各國就新的貿易安排進行雙邊談判。可見美國打的算盤是先用關稅大棒把各貿易夥伴打服,以便在談判中爭取更好的籌碼,不過美國的這一套在中國這裡失效了。
在特朗普政府首次宣布對中國商品加稅時,中方就火速宣布了多條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自2月10日起,對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加征15%關稅。而根據彭博社的消息,中方實際上已經有40多天,沒有從美國進口lng了。
這是自2023年6月以來,中國暫停從美國進口lng時間最長的一次,而這對美國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美國和中國分別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和進口國,每年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也不是小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415.84萬噸的液化天然氣,是中國第五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佔中國進口lng總量的5.4%。但如今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正讓全球最大的lng買家和賣家面臨「脫鉤」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暫停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獲利最大的反而是美國盟友澳大利亞,統計數據顯示,在捨棄了美國之後,中國買家正在轉向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lng,澳大利亞企業就趁機拿下了大單。澳大利亞能源巨頭伍德賽德能源宣布,他們已經和中國華潤燃氣公司達成一項合作協議:自2027年起,伍德賽德每年將向後者供應約60萬噸lng,協議一共將持續15年。
猶記得2021年,澳大利亞在時任總理莫里森的帶領下,一味地跟隨美國站在反華第一線,直接導致中澳經貿關係跌至谷底,澳大利亞的大麥、牛肉、葡萄酒等商品因此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時,美國可是迫不及待地搶佔澳大利亞留下的中國市場,沒想到如今風水輪流轉,也有了澳大利亞撿漏美國的時候了。
眾所周知,莫里森之所以下台,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他領導下的中澳關係降至冰點,給澳大利亞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讓他承受了國內的巨大壓力,如今同樣的壓力給到了特朗普。這屆美國政府的重點政策,就包括要擴大能源出口,所以特朗普曾親自喊話歐盟,進口大量美國石油和天然氣,魯比奧也把lng當成貿易談判的「籌碼」,美國天然氣商則正盼著簽訂新的合同,推動新項目。但中國這出其不意的一招不僅打擊了美國天然氣商啟動新項目的信心,甚至連他們原本的能源出口市場也未必保得住了。
而且中方的這次應對還說明了一點,儘管去年美國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激增,但中方得能源供應絕不是單純依賴美國,我們有的是替代選擇,同樣的,面對美國挑起的新一輪關稅戰,中方也有的是手段進行反制。如果特朗普政府意識不到這一點,還要執意升級貿易戰,中方也會奉陪到底,只是到時候美國失去的,恐怕就不只是液化天然氣的中國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