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宣布訪美,力勸特朗普不能對俄妥協

歐盟這幾天,日子不太好過,不僅被俄羅斯忽視,還被美國撇在了一邊。

為了向美國展示自己的價值、更為了向國際社會彰顯自己的地位,歐洲決定主動出擊,既然特朗普不主動跟歐洲談,那麼歐洲就主動找上門,來跟特朗普談談。

法國總統馬克龍

法國總統馬克龍打了個頭陣,率先宣布訪問美國,還強調自己此行必須要跟特朗普見上一面。一同前去的還有英國首相斯塔默,也準備跟特朗普「充分交換意見」。

或許會有人疑惑,就連英國這個脫離了歐盟的國家,都在歐洲事務上發力了,德國這個「領頭羊」怎麼在關鍵時刻沒了蹤影?

這倒不是因為德國不想來,而是實在來不了。身為德國總理的朔爾茨,前陣子剛剛輸掉聯邦議會的政府信任投票,在政治上已經失勢,估計離下台已經不遠了。

2月23日,就是德國聯邦議會選舉的日子,民調數據顯示,聯盟黨以30%的支持率穩居第一,其領導人梅爾茨,很可能就是下一任德國總理。

但由於德國的法律規定,需要獲得50%以上席位的政黨,才能擁有單獨組閣和執政的權力。這也就意味著,即便聯盟黨獲勝,也不得不拉上其他政黨聯合執政,又會出現「3架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

德國總理朔爾茨(圖右)

說白了,德國目前的政治局勢不太明朗,而英國又已經脫離了歐盟,義大利又跟特朗普關係「親密」,偌大一個歐盟,竟然沒有一個能夠站出來拍板拿主意的。

在此背景下,法國總統馬克龍主動挑起了大梁,力圖推動歐盟實現「戰略自主」。這次訪問美國,主要就是為了一件事,說服特朗普,讓他明白美國的戰略利益跟歐洲盟友是一致的

為此,馬克龍又拿出了中國做「擋箭牌」,聲稱一旦美國對俄羅斯表現出了「軟弱」的姿態,甚至是有所讓步,都將加大美國「與中國和伊朗等國打交道的難度」

簡而言之,馬克龍的意思就是,美歐才是一條船上的,中俄伊則屬於另外一個「陣營」,特朗普要對中俄「多加提防」。

馬克龍和特朗普

從這裡其實也就不難看出,歐盟所謂謀求「戰略自主」的虛偽性,馬克龍口口聲聲說要為歐洲爭取利益,實際上依然在搞「意識形態劃線」那一套,將全盤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

正是因為歐盟對美國長期依賴,自從馬歇爾計劃之後,就甘當美國的「附庸」,才讓歐盟逐漸喪失了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一邊拉著歐盟對俄羅斯能源施加禁令,一邊又高價將天然氣賣給歐洲盟友們;如今衝突快要結束了,歐盟卻連上桌的機會都沒有,僅僅只是得到了美方一句口頭通知。

馬克龍卻還幻想能夠通過炒作中國話題,來說服特朗普「吃肉的時候別忘了給盟友們留口湯」,只能說,歐盟直到現在,依然對美國抱有幻想。

美歐關係

但真正的尊重不是靠求來的、更不是換來的,而是要憑藉實力爭取來的。如今,歐洲的命運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誰又能真正扛起大旗,帶領歐盟實現真正的「戰略自主」?還需要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