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生變,慕尼黑襲擊案撬動民意,魏德爾能否成為贏家?

德國大選生變,慕尼黑襲擊案,會否推翻社民黨的執政,讓德國保守派登台,甚至讓傳統右翼的魏德爾成為下一任總理呢?

先來說德國大選的情況,2月23日就是德國的大選日,但在13號,德國慕尼黑,一名中東穆斯林移民,駕車衝擊了一個工會示威現場,導致28人受傷,雖然這起案件無人死亡,但卻在德國引發渲染大波.

因為2月14號就是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的時候,德國警方為了安保,可以說提高到了最高警戒,但哪怕如此,卻依然沒有避免襲擊案件的發生.

而這也已經不是最近德國第一次發生襲擊案件了。

今年1月,德南城市阿沙芬堡,一名阿富汗移民襲擊了一群學生,導致兩人喪生.

去年12月,德東城市馬格德堡一名沙特移民駕車,衝擊了一個聖誕集市,導致5人死亡,200人受傷,雖然這名沙特移民自稱是反移民人士,此舉是為了警告德國社會,但無論如何,此案是因為移民問題而起,並釀成了慘重死傷.

而接連的移民襲擊案件,也讓移民問題,成為了如今德國大選的關鍵.

如今,角逐德國大選的政黨,主要是執政黨 建制左翼的社民黨 ,中右翼的基民盟,右翼的選擇黨,以及左翼的綠黨.

我們先來看四大黨的民調數據民調支持率最高的事基民盟,有29%,其次則是魏德爾代表參選的選擇黨,有21%,第三則是社民黨,有16個點,以及綠黨的13%。

從民調數據上就可以發現,如今德國左翼已經式微,社民黨跟綠黨加起來都不足30%。

而導致這一切的,既是因為過去四年里的美元潮汐,帶來的全球經濟不景氣,失業增加,工資增幅下降,移民帶來的工作競爭,加劇了跟本土公民的社會氛圍。

德國是一個高福利國家,這意味著稅負極重,一個月薪5000歐元的卡車司機,實際到手大約3000歐元,這就導致,哪怕是中產階層,也需要高度依賴福利津貼。

而數百萬來自中東的移民,導致了福利稀釋的,像是在2023年,僅僅這一年,德國就湧入了193萬移民。

一邊是德國經濟不景氣,財政入不敷出,一邊是失業增加,福利撥款不足,但取用福利的移民卻越來越多,這自然導致德國民意不滿。

但左翼的民意失利,卻並不代表選擇黨可以崛起,取而代之。

選擇黨的基本盤在東德各州,這是因為東德經濟發展不如西德,無論是失業率、平均收入,都遠為不如,所以受到的「移民經濟衝突」更為直接。

因此首先回歸保守主義,而東德各州,雖然是德國大選的搖擺戰場地區。但如果只是作為基本盤的話,就缺乏足夠的人口優勢,因為整個東德只有1600萬人,只佔到德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正因為人口基本盤不足,所以,選擇黨這才推出了魏德爾這位溫和保守派,成為該黨的總理候選人,為的就是拉攏西德地區,同樣受到移民衝擊的中低收入者。

可在政治以外,大量廉價的移民勞動力,實際上也讓西德選民,必須要考慮經濟後果。

當然,最重要的是,德國還有另外一個保守主義選擇,那就是梅爾茲和他領導的基民盟。

梅爾茲跟魏德爾其實很像,兩人都是財團經濟人士出身,在德國政壇,都屬於類新人,沒有多少政治包袱,梅爾茲雖然是基民盟元老,曾跟默克爾爭權,但在2004年,就宣布隱退,一直到2018年才重返德國政壇。

而魏德爾的背景就更為單純,她2015年才正式進入德國政壇,擔任當時還是小黨的選擇黨執委會委員。

可基民盟家大業大,深得德國選民信賴,所以,雖然移民問題,讓德國選民加速重返保守主義,但在選擇黨跟基民盟之間,更多反移民的德國人,可能還是會選擇放棄中間路線,開始回歸建制右翼的基民盟。

雖然梅爾茲此前跟選擇党進行嘗試合作,由於違背了基民盟「不得跟激進黨派合作」的黨綱,而引發中間選民不滿,直接導致基民盟,民調一度重挫2個點。

但這並不意味著基民盟就完全不可能跟選擇黨,進行聯合執政,因為德國選舉非常複雜,想要穩定執政,那麼執政聯盟就不能超過兩個黨。

而社民黨跟基民盟,是朝野對家,而綠黨在移民問題上,一直是反對反移民的,像是在2月13日的慕尼黑襲擊案後,現任德國經濟部長,綠黨總理候選人哈貝克,就希望德國民意保持克制。

所以,梅爾茲想要有所作為的話,其實只有選擇黨一個選擇,因為從基民盟最近下降的民調趨勢來看,基本上不可能一黨組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