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向中國開放可打破封鎖」

2024年12月2日至5日,尼泊爾新任總理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正式訪問中國。這是奧利自2024年7月被正式任命為新聯合政府總理以來的首次官方出訪。

據新華社報道,奧利在訪問期間表示,尼泊爾希望學習中國的成功經驗,感謝中國幫助尼泊爾從「陸鎖國」變成「陸聯國」,尼方願意繼續積極共建「一帶一路」,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尼投資。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消息,2024年12月4日,中尼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泊爾政府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加強在經濟、金融、交通、物流、貿易、產業投資、海關等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對於兩國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奧利訪華也打破了過去尼泊爾領導人上任首訪印度的慣例,顯示出尼泊爾在對印關係上出現了微妙的調整。

對此,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對南方周末研究員表示,尼泊爾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可以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訪問的國家。

卡納爾曾擔任尼泊爾第34任總理,卸任總理後卡納爾仍然在尼泊爾共產黨黨內擔任高級領導人,該黨於2018年由尼共(聯合馬列)和尼共(毛主義中心)合併而成,是尼泊爾最重要的左翼政黨之一,主張經濟結構轉型和民生工程投資,秉持務實的政策方針。自1990年代以來,卡納爾已多次訪問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地,對中國的改革發展擁有獨到的見解,為中國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鄰國觀察視角。

長久以來,尼泊爾等周邊小國都被視為印度的「後花園」,印度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尼泊爾的能源、糧食、電信網路等經濟命脈行業。但近年來,尼泊爾逐漸謀求更獨立的國際地位和更廣闊的外交空間,中國則成為其多邊外交的重要對象,以減少尼泊爾對印度的歷史依賴。

卡納爾表示,中國有許多地方值得尼泊爾學習,包括農業和工業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巨大突破,以及中國轉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

尼泊爾前總理賈拉·納特·卡納爾。圖/毛淑傑

「一帶一路」需對抗偏見

南方周末:2017年尼泊爾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一帶一路」是否給尼泊爾帶來了改變?

卡納爾: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經過去了完整的十年,雖然十年並不算很長的時間,但在這十年間,「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極大的推廣。目前已有153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三千多個項目已經啟動。

這是一個矚目的成就,世界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從中受益,我們的南亞國家同樣如此,例如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然而,尼泊爾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影響,在具體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方面仍有所欠缺,這是令人遺憾的,我們的民眾也正期待著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和尼泊爾的合作。

西方國家以及某些印度統治圈層對「一帶一路」還存在一定的偏見,這導致「一帶一路」的實施過程受到阻礙,但「一帶一路」在未來十年內終將在對抗偏見中以緩慢漸進的方式推廣至整個世界。

南方周末:你對中尼未來的合作有什麼建議嗎?

卡納爾:從已有合作來看,尼泊爾和中國已經在基礎設施和工業領域取得進展。尤其是中國提出「給予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這對尼泊爾來說是非常優惠的提議,我們也將對此充分利用。

眾多遊客聚集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的舊王宮遺址,尼泊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圖/姚憶江

對中尼合作的建議方面,首先,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家,尤其印度一定程度封鎖了我們的對外通道,這也凸顯出我們必須向中國開放邊境設施的必要性。2019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尼泊爾期間,中尼曾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尼泊爾政府關於邊界管理制度的協定》,但這項協定尚未得到充分的落實,當前兩國仍需繼續開放過境點,加強口岸和通道建設合作,暢通人員物資等跨境流通。

其次,中國和尼泊爾的邊界有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其中有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位於兩國邊界,我們必須共同管理好這段邊界,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中國和尼泊爾還需要在喜馬拉雅積雪消融的問題上加大合作力度。當前環境正在日益惡化,我們需意識到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對尼泊爾的水電資源開發來說至關重要,但冰雪的迅速消融不利於水電供應的穩定性,同時也給尼泊爾帶來了嚴重的災害問題,因此尼泊爾亟需和中國在這方面的氣候合作。

最後,我們也希望在旅遊業、農業、技術、教育領域進一步拓展和中國的合作空間。

「首訪印度不能成為傳統」

南方周末:2024年12月2日至5日,尼泊爾總理奧利正式訪問中國,一改過去尼泊爾新任總理首訪印度的慣例。目前尼泊爾如何定位和印度的雙邊關係?

卡納爾:自1947年印度結束英國殖民統治,正式取得獨立以來,印度開始推進新的殖民主義,力圖在周邊地區包括尼泊爾等國家建立新的主導和支配勢力。然而,尼泊爾也在逐漸爭取獨立,以對抗印度的霸權和干預行為。

在過去,尼泊爾新總理上任都需要首先訪問印度,雖然這並不是一個正式且強制性的傳統,但這也逐漸形成一種慣例。這次奧利總理訪華前,我們都和他說,「不應該設立首訪印度的傳統,尼泊爾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我們可以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訪問的國家。」所以,此次奧利總理首訪中國也意味著對印度霸權的一次反抗。

總理奧利訪華期間提議將2025年定為「尼泊爾旅遊年」,以提振本國旅遊業。圖/姚憶江

南方周末:你對全球南方的整體發展局勢如何評價?

卡納爾:「全球南方」是一個基於發展中國家現狀提出的概念,這些國家尚未充分發展,其社會經濟結構相對落後,缺乏大規模成體系的產業,農業發展也不成熟,這是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的現況,例如多數非洲國家和受到美國帝國主義長期支配的拉美國家。雖然一些亞洲國家已經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但大部分地區的發展仍然相對滯後,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國家被歸類為全球南方國家的原因。現在,拉丁美洲國家以及一些亞洲國家都在崛起,彌合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是全球南方國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中國的崛起是一種鼓舞」

南方周末:當前分裂的世界格局中存在諸多對中國的爭論,有人視中國為競爭者,而有人視中國為朋友。從你的角度以及觀察來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歧?

卡納爾:世界分成兩極,一端是被視為帝國主義的西方世界,代表著壟斷資本主義,致力於主宰世界;而中國在另一端,中國是一個歷經艱難取得獨立的國家,為對抗帝國主義曾付出長期的努力,其他亞洲、非洲和拉美國家同樣曾與帝國主義勢力相鬥爭,目前多數已取得獨立。因此,中國不僅是尼泊爾的朋友,也是這些國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的朋友。

南方周末:你對中國當前或短期內的改革方向有什麼建議嗎?

卡納爾:我認為中國當前正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也在深化市場經濟改革,其中關鍵環節是高新技術的發展。中國需要不斷培育和推進技術的研發和突破,以支撐其在各個層面的全球競爭,沒有技術的基底,經濟運行乃至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將難以為繼。

南方周末:再次來到中國,你對中國的變化有什麼新的觀察和發現嗎?

卡納爾:我來過中國很多次,每一次來到中國我都能感受到時時刻刻的變化,從直觀可見的道路建設和城市美化,到中國的制度結構,這些都在不斷變化的進程之中。我的印象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正在崛起。

儘管面臨著14多億人口所帶來的挑戰,但中國仍然正在創造一個新的結構、新的社會和新的體系——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體系,這種轉型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巨大的鼓舞。

尼泊爾仍是一個小國,甚至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但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所以中國有許多地方值得尼泊爾學習,僅僅參加一些北京和廣州的會議,不足以了解中國的全貌,包括中國的農業和工業發展,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巨大突破,以及中國轉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從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程來看,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伴隨生產關係每一次的重組和調整而獲得釋放和發展,因為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是非對抗關係,反觀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關係有時反而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尼泊爾長期受到印度的影響和干預,兩國民眾可在彼此國家自由定居,兩國語言也同屬印度-雅利安語分支。但近年來尼泊爾正謀求對華合作,奧利訪華期間也最新達成了「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協議。圖/姚憶江

南方周末:當前有一些尼泊爾學生在華留學,你對他們回國後的發展和投身領域有什麼建議嗎?

卡納爾:目前多數學生都在學習工程和醫學專業,我們鼓勵這些學生畢業後能回到尼泊爾,並參與國家的發展進程,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

南方防務智庫研究員 黃雨婕

責編 姚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