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2024年10月,墨西哥新任總統辛鮑姆一上任就放出狠話,喊著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要把中國企業趕出墨西哥,還逼著中國交出核心技術。
誰都沒想到,新任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將上任的三把火燒到了我們的頭上,沒想到我國企業卻淡淡回應,讓辛鮑姆徹底傻了眼。
趕中企,搶技術?
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
早在辛鮑姆競選時,美國政府就已經對她施加了不小的壓力,逼她響應美國的去中國化戰略。
到了現在,美國可算是從總統爭奪的泥潭中掙脫出來,還沒坐上總統寶座的特朗普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揮舞關稅大棒,狠狠敲打墨西哥。
美國警告說,如果繼續讓中國企業在墨西哥蹭著《美墨加貿易協定》的光享受免稅待遇,就要對墨西哥動手。
想要維持原狀,必須用北美企業取代中國企業,以保持協定下的優惠關稅。
美墨之間的貿易量巨大,可以說是墨西哥的經濟命脈,一見特朗普如此強硬,辛鮑姆自然慌了隨即表態要減少中國零部件的使用,發展本土製造業。
其實辛鮑姆自己心裡也打著如意算盤,中國畢竟離著墨西哥太遠了,一旦墨西哥倒向美國,明著是幫美國清理門戶,暗地裡還能逼迫中國企業讓渡核心技術,典型的一箭雙鵰。
而且墨西哥覺得自己手裡有鋰礦資源,篤定了中國新能源企業離不開自己;如此一來就可以白嫖中國的技術,搞個所謂的資源換技術。不過他們顯然低估了我國企業的實力和底線。
我國企業早在墨西哥經營了多年,不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中國對墨西哥的投資也從2011年的3800萬美元一路飆升到2021年的3.86億美元。
辛鮑姆的對策怎麼看都有點過河拆橋的意味,面對這種政策暗箭,福耀玻璃率先亮劍。
在玻璃領域,福耀絕對是扛把子級別,超薄玻璃技術全球也就那麼幾家能做出來。所以對福耀來說,要是撤了墨西哥工廠頂多就是少個窩點,完全可以去別國另起爐灶。
特別是聽說墨西哥逼他們交出技術後,福耀果斷暫停了墨西哥擴產計劃,資源全力轉向其他更穩定的市場。世界這麼大,沒了墨西哥依然有很多更好的選擇。
新能源巨頭比亞迪的反應也相當硬氣,直接取消了墨西哥電動車生產計劃,連聲再見都懶得說,直接將投資轉向了更有誠意的巴西市場。
巴西算是天上掉了餡餅,原本還因為比亞迪落戶墨西哥悔的直拍大腿,沒想到一夜之間好事兒就來了!國家連忙出台了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政策,墨西哥算是欲哭無淚了。
蜂巢能源也是直接將新項目撤離墨西哥,火速在匈牙利和波蘭建廠,將戰略布局轉向東歐。
墨西哥政府對中企的打壓也蔓延到了傳統製造業領域。光伏龍頭企業正泰電器同樣不慣著,宣布撤回墨西哥的光伏項目設備與人員,轉向其他更穩定的市場。
這一系列動作讓原本還等著中國企業服軟求和的辛鮑姆直接懵了,墨西哥似乎忘了一個事實,中企早已今非昔比,不是隨便拿點資源威脅就能低頭的軟柿子。
墨西哥的逼迫政策成了笑柄,合作本來就講究的是平等互利,玩套路的人終歸得吃虧!
為啥選擇墨西哥?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中國企業如此熱衷在墨西哥建廠呢?這還得從墨西哥的政策說起。根據墨西哥現行法律,無論企業來自哪個國家,只要在墨西哥建廠就算當地製造商。
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時候,不少中企為了規避美國的高關稅就把廠子建到了墨西哥,這樣生產出的產品就算墨西哥製造,能以零關稅進入美國。
而且墨西哥本身也算是個中等市場,高度城市化加上較強的消費能力,也是中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的對象,再加上前些年政府為外資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讓墨西哥成了中國的投資熱土。
就拿墨西哥東北部的北美華富山工業園來說,2022年開始大量中國企業爭相入駐,原本根本就不顯山露水的工業園一位難求。
只不過幾年下來,中國企業早就深度融合進了墨西哥的本地供應鏈,想剝離出去可不只是關上工廠大門那麼簡單。
出海投資本來就是互惠互利的,不僅幫助中國企業擴展海外市場,也讓墨西哥自身受益頗多,2023年,中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排到了第17位,而這些中企給當地帶來的收益早已遠超投資額本身。
讓辛鮑姆沒想到的是,自己捧美國臭腳的行為遭到了國內的抵制。
一些行業人士和專家直言不諱,墨西哥根本無法離開中國。如果沒了中國企業在技術和投資方面的支持,許多領域的供應鏈將難以為繼。
許多本土企業主也在大倒苦水,中企撤走之後,所有零部件的價格漲得離譜,生產停擺的風險越來越大。
製造成本直線上升,產品根本賣不出去,利潤被壓縮只剩苟延殘喘。甚至已經有人開始質疑辛鮑姆的立場。
辛鮑姆還是沒看破美國的慣用伎倆,在美國眼中,墨美墨加貿易協定是美國擺在桌面上的一張牌,說到底美國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墨西哥不過是美國的工具罷了。
放著好好的中國不去合作,非得和美國攪和在一起,怎麼可能會有個好結果?
更何況墨西哥經濟部的公開數據已經顯示,中國企業已經穩居墨西哥外資前列,中國在供應鏈上的優勢更是堅不可摧。
單憑美國的制裁就想同中國劃清界限,根本就不現實!
尷尬的現實
所以當墨西哥推出對鋼鐵、紡織品等產品加征50%的臨時關稅時,直接導致他們的原材料價格猛漲,製造成本直線上升。
特別是紡織行業,原材料價格飆升後利潤大幅壓縮,墨西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完全失去了競爭力。
原本打算靠政策保護本土產業,結果反而把自己打回了原形。
農業也沒能倖免,美國農產品通過《美墨加協定》的便利大量湧入墨西哥市場,以低廉的價格直接搶灘,嚴重衝擊了本土農業。
墨西哥農民掙不到錢,農村經濟也陷入困頓。原本這些問題都是靠中國企業的投資和技術支持在緩解,但墨西哥主動斷了這條路,問題驟然爆發,看來辛鮑姆的苦頭還在後面呢。
一見中國企業完全沒有服軟的意思,墨西哥政府顯然有些慌了。托萊多站出來多次向中國企業賠笑,直言墨西哥非常重視中國投資,一切還都可能有變化。
墨西哥中國商會副執行主席維克多·卡德納也直言,排除中國投資供應鏈將無法順利運行。
卡德納算是個明白人,他公開表示墨西哥沒有資源或專業知識,甚至沒有技術來替代中國投資,要是真和中國企業鬧僵了,墨西哥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工廠,而是一整條相互依存的產業鏈。
但現在說什麼或許都已經晚了,況且這言論怎麼看都像被抓了現行後的手足無措。墨西哥企圖在供應鏈和技術轉讓問題上左右逢源,卻沒想到自己一腳踩空向前無路,退後也難。
可對待墨西哥的背刺中企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呢?
在商業的世界裡穩定才是王道。世界根本就不缺更穩定的市場,中企根本就沒必要在一片不確定的政策泥潭裡掙扎。
這才是獨屬於中國製造的底氣。從東南亞到非洲,從南美到東歐,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遍地開花,不管任何國家如何調整政策,都無法左右我們走向世界的步伐。
不過墨西哥如此不講武德的當口,我國的態度倒是盡顯大國風範。面對墨西哥的挑釁,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墨合作是互利共贏的,誰主動破壞這種合作,誰就要承擔後果。
撤資並不意味著徹底決裂,只是我國企業的明智選擇。我們給了墨西哥一個讓他們反思自己政策錯誤的機會,也給全球其他國家傳遞了一個信號:做生意必須講規矩,誰也不能一手遮天。
結尾
我國企業的這波反應算是直接打破了墨西哥的美好幻想,本以為可以通過逼交技術卡住中企脖子,沒想到中企乾脆轉身離去只留給墨西哥一地的尷尬。
再看美國那邊,一看墨西哥如此尷尬也不敢逼得太狠,美國自己也明白,墨西哥經濟穩定才最是當務之急,把鄰居壓垮了對美國的影響也不會小。
特朗普也很快跟墨西哥重修舊好,就移民和毒品問題熱聊,放下了關稅威脅,事情差不多就這麼塵埃落定了。
不過辛鮑姆試圖逼迫中企讓渡技術的舉動註定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也讓世界知道,環境不穩定時我們可以隨時轉向,那些選擇去中國化的國家只會慢慢品嘗到失去合作的苦果。
信息來源:
2024-11-25 觀察者網:擔心受到美國加拿大排擠,墨西哥要替代中國產品?
2024-11-29觀察者網:墨西哥緊急安撫中企:沒有中國投資,我們的供應鏈不可能正常運轉
2024-11-28虎嗅:出海墨西哥的中企,被特朗普「明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