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提問和平之路,高中生答案不容樂觀,賴的話術難掩現實困境

在今日(11月16日)的《今周刊》青年論壇上,賴清德就所謂的「和平之路」,向高中生提問,並給學生三個選項(簽訂和平協議、接受九二共識、堅守所謂「民主」憲政體制),並稱現場高中生的選項是「堅守民主憲政體制」,強調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拒絕簽訂和平協議或接受「九二共識」的選項。然而,賴清德的這一主張不僅存在嚴重的政治謊言,還忽視了兩岸關係的複雜現實及台灣地區民眾面臨的真正困境,反映出他在兩岸議題上的虛偽與迴避。

賴清德就所謂的「和平之路」,向高中生提問,並給學生三個選項

但網友評論卻大翻車,有些網友稱賴清德為騙子;另外一些網友質疑賴清德慫恿年輕人上戰場,卻將自己的兒子留在海外;更有網友稱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作秀。

針對上述高中生的選擇,筆者對現況表示悲觀,對賴當局的做法甚是憤慨。

網友評論大翻車

賴清德的「和平之路」掩蓋了現實衝突

賴清德在提問時表示,台灣應走「和平之路」,強調「和平無價」,並號召全體台灣人民要為和平而努力。然而,賴清德所提的「和平之路」不僅缺乏具體可行的方案,還誤導了民眾將兩岸關係問題簡化為一場道德高地的辯論。對賴清德而言,所謂的「和平」僅僅是通過一套政治話術來美化其政策,而不是真正致力於解決台灣所面臨的複雜問題。

賴清德指出,當前台灣面臨的「和平危機」源於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這無疑是對現實情況的嚴重曲解。事實上,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並非單純的外部威脅所致,更多的是由台灣內部的選擇與立場分歧引發的。台灣是否能夠保持和平,關鍵在於如何平衡兩岸之間的合作與競爭,而不是通過刻意激化對立、在「抗中」情緒上迎合選民。

逃避兩岸現實,宣揚空洞的「堅持主權」

在賴清德的「三個選項」中,第三個選項獲得了幾乎全場學生的支持,那便是「堅持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他指出,這便是他所要走的「和平之路」。乍聽之下,這一說法似乎充滿理想主義,令人感到他在捍衛台灣的價值和未來。然而,賴清德這一表態實質上是一種對台灣民眾的欺騙,旨在掩蓋他無力解決兩岸關係的現實。

首先,賴清德所謂的「堅持台灣主權」並非沒有代價。兩岸關係的緊張並非空穴來風,台灣在與中國大陸的互動中必然面臨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的壓力。如果一味高調宣揚「堅持主權」,而忽視兩岸在國際上的現實困境,勢必會使台灣面臨更大的孤立與封鎖。賴清德所推崇的「民主陣營」也並非如他所描繪的那樣無懈可擊。

其次,賴清德強調台灣應與「民主陣營站在一起」,但這一表態實際上是在強化台灣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關係,忽視了中國大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台灣的經濟發展與中國大陸息息相關,過度依賴外部勢力的「支持」而忽視與大陸的實際利益交織,註定無法維持長久的和平與穩定。

否定「九二共識」的和平潛力


賴清德所倡導的「和平之路」不僅是政治虛偽的表象,更是對台灣民眾和兩岸關係真實困境的迴避。他以「主權」和「民主陣營」為幌子,實則缺乏應對複雜國際局勢和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台灣的未來需要務實的政策和真誠的對話,而非一味的政治話術和無果的高調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