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護企」如何落實?最高檢發布典型案例指導實踐

記者4月1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為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最高檢近期印發了民事檢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典型案例,展示了各地檢察機關通過辦理民事檢察案件護航民營經濟發展的履職實踐。

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是檢察機關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最高檢對此作出了一系列具體安排。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全面履行檢察職能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印發。2024年2月至12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其中包括嚴懲破壞公平競爭領域犯罪、加強對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執行案件的監督等具體內容。

「發布這批典型案例,對指導各地檢察機關高質效履職辦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最高檢第六檢察廳廳長馮小光介紹,這批典型案例共10件,既包括涉民營企業的裁判結果監督和執行活動監督案件,也包括檢察機關依法辦理的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虛假訴訟監督案件。

其中一件典型案例中,在涉案企業大額工程款被凍結、農民工工資無法發放的緊迫情形下,檢察機關依職權開展調查核實工作,查清虛假訴訟事實並作出檢察監督決定,避免了原判決繼續執行可能給該企業造成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使陷入困境的企業甩掉巨額債務包袱,從困境中回歸正軌,依法保護了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馮小光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繼續立足民事訴訟監督職能,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著力營造公正、穩定、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民營企業穩預期「留得住」,有信心「經營好」。(記者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