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濁酒
3月5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在其官網上公布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歐盟委員會已經收到了希望提振歐盟內部軍火工業的建議。這份建議的目標是將歐盟內部的軍火工業徹底推向「戰時模式」。
《聯合早報》還透露了一位歐盟內部官員的話。這位官員稱,歐盟之所以要推動軍工企業「戰時化」,就是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俄烏衝突。
眼下俄烏衝突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可烏克蘭軍隊在面對俄軍時卻顯得越來越疲軟無力。此時歐盟各國一定要加大對烏克蘭的武器裝備援助。
另外,美國大選也給歐洲各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局勢帶來了更多不穩定的因素。歐洲各國的領導人普遍擔心特朗普上台之後將會對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外交關係進行重大調整。
當下歐洲各國推動歐盟內部軍工企業「戰時化」,也是他們不得不採取的一種未雨綢繆般的舉措。
日益焦灼的俄烏衝突
就在上個月,俄羅斯軍隊攻克了烏克蘭戰場上的戰略重鎮阿夫傑耶夫卡,因為這件事情,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對前線的俄軍將士給予了表彰。
在被俄軍攻下了阿夫傑耶夫卡之後,前線的烏軍部隊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目前烏克蘭軍隊在前線的攻勢已經處於近乎停滯的狀態。
2月2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演講的時候,再次提及了當前焦灼萬分的俄烏局勢:普京認為未來俄羅斯將會採取一切手段儘快結束俄烏雙方的衝突。
普京
但如果有任何一方勢力膽敢對俄羅斯造成威脅或發起挑戰,俄羅斯的戰略和力量也隨時做好了打擊敵人的準備。
普京的這番話顯然是說給烏克蘭背後的歐盟各國聽的。普京就是想通過發出核威脅的方式讓歐盟各國不敢繼續對烏克蘭提供支持,從而讓俄羅斯軍隊達到更快結束衝突的目的。
可是歐盟的大多數國家都已經加入了北約,作為俄羅斯和蘇聯多年以來的老對手北約各國又怎麼可能會在俄羅斯的面前輕易認輸呢?
馬克龍
就在普京發表國情咨文演說的前幾天,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談起了俄烏衝突。馬克龍非常明白地表示:未來法國將不排除向烏克蘭直接派遣軍隊的計劃。
但關於究竟什麼時候向烏克蘭派遣軍隊、派遣多少軍隊前往烏克蘭等這些關鍵的問題馬克龍都避而不談。
所以,馬克龍的喊話僅僅只是被當成了對俄羅斯的一次強硬表態。
緊接著歐盟內部也傳出了要促使軍工企業迅速「戰時化」的聲音。一場令人感到瞠目結舌的新時代「軍備競賽」或許即將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打響。
歐洲軍工集團「戰時化」
根據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在3月5日公布的消息顯示:歐盟委員會當天已經收到了希望推進歐洲各國軍工集團實現「戰時化」的建議。
原來在俄烏衝突的局勢日益緊張之後,歐洲各國的軍工巨頭大多也陷入了困境當中。法國方面此前就曾經向歐盟內部抱怨道:
他們極度缺少火藥以及來自中國的棉花所以無法在短時間內對烏克蘭大量供應他們自己生產的武器裝備。
可是如果歐盟各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遲遲無法到位,那烏克蘭就無法在短期之內組織起對俄羅斯的有效進攻。
這些窘境將問題引向了一個人們不得不討論的方向:是否應該在當前的背景下快速推動歐盟內部軍工集團的「戰時化」運轉。
這一方面是因為歐盟各國的確需要更多的武器彈藥來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籌碼;另一方面,歐盟各國或許也需要加強自身的軍隊建設,防止未來有可能發生的武裝衝突。
據歐盟官方媒體披露,負責處理歐盟內部市場事務的歐盟委員蒂埃里·布雷東也是支持讓軍工集團「戰時化」的人之一
這位歐盟委員曾經在媒體的鏡頭前,非常直接地闡述過自己作出建議的理由:「我們需要範式轉移,進入戰爭經濟模式,這也表示歐洲國防工業必須在我們的支持下承擔更多風險。」
德國總理舒爾茨
目前德國跟法國都是歐洲內部的軍事強國。這兩個曾經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打得水火不容的國家的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比如德國設計生產製造的金牛座巡航導彈就擁有著恐怖的實力。這種導彈的命中率在測試環節中高達95%。其射程也可以達到500公里之上。
根據德國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款導彈可以在低空迅速突破朝鮮所布設的防禦網路。所以金牛座導彈深受韓國軍方的信任和重視。
目前韓國軍隊普遍裝備的F-15戰鬥機上就可以裝載至少兩枚金牛座導彈。而這種機型也同時是烏克蘭和一些北約國家的主力戰機。
金牛座導彈
從各方面的數據上來看,金牛座導彈都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秀的導彈。不過,此前德國總理舒爾茨卻表現出了不願意將金牛座導彈提供給烏克蘭的態度。
從德法兩國對烏克蘭的不同表態來看,法國在援助烏克蘭這一方面顯然要比德國積極得多。但法國的舉措未免給人一種慷他人之慨的印象。
不過當德國提到讓歐洲軍火集團戰時化的議程時似乎也沒有表現出反對的態度。雖然德國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表現得並不如法國積極,但德國也的確有著自己的苦衷和考量。
就在不久之前德國的經濟總量正式超越了日本,成為了全世界的第三位。此時的德國政府和領導人必須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謹慎小心,尤其是不能過分信任自己的盟友。
來自美國的背叛
德國和絕大多數的北約國家都不見得是多麼想幫助烏克蘭,但他們卻對自己的處境以及現階段的國防安全工作格外上心。
2016年,特朗普順利當選美國總統,成為了當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在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他就瘋狂地開始在各個領域推行自己的美國優先策略。
在特朗普的認知當中,美國在其他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並派兵駐守是給其他的國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這些美軍基地的住宅國理所當然地要向美國政府支付保護費。
一些美軍駐軍多的地方也應該向美國聯邦政府多繳納一些保護費。美國政府不應該承擔海外駐軍所帶來的額外財政開支。如果有誰不能接受這個條款,美軍可以立即從相關國家撤出軍隊並拆除基地。
特朗普的這種做法讓歐洲各國遭遇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迫切的安全焦慮。因為自從有了北約之後,包括德國在內的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國防安全問題。
就算他們處在冷戰的最前沿,哪一天蘇聯紅軍真的打過來了也會有美國大兵負責保衛他們的國土。現在面對俄羅斯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特朗普的意思非常明確:想讓美軍持續為歐洲各國提供保護,就必須要向美國交保護費,否則美國人就要從歐洲各國撤軍,歐洲人獨自來面對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威脅。
所以擺在歐洲人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將原本用來發展軍工企業的資金交給美國人稱作保護費,要麼他們就將這些錢投入到軍工領域促進歐盟內部的軍工市場繁榮。
特朗普
兩相比較之下,當然是後一種方法更為可靠了。從特朗普時代開始,美國對盟友的信譽就已經蕩然無存了。這讓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都不太敢相信美國對他們許下的任何承諾。
在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特朗普和拜登將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加時賽。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人對拜登展現出的支持率似乎不容樂觀。
如果未來特朗普真的再次成為了美國總統,那歐洲各國勢必會面臨跟2016年時一樣的窘境。所以當下的歐洲各國必須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做好打算。
另外,一直以來歐盟內部都有希望各國能夠共同建立「歐洲軍」的聲音。雖然目前各國對於「歐洲軍」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不排除未來歐洲各國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結成一個軍事共同體來互相保護彼此的可能性。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歐洲各國真的是其內部的軍工集團轉向了戰時模式,烏克蘭戰場肯定會變成一個更加恐怖的絞肉機,交戰的雙方也都會因此而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對於當下的歐洲各國來說,像烏克蘭源源不斷地運送軍火,遠比讓他們自己直接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威脅要划算得多。所以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至少會在明面上不遺餘力地支持烏克蘭。
隨著美國的逐漸衰落與退場,未來的歐洲各國將在俄烏衝突當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俄羅斯與歐洲各國之間想要化解彼此的矛盾,恐怕還需要一段更長的時間。
總有一天,如今這些被深度捲入烏克蘭衝突的人一定都會明白:只有和平與穩定的環境才能帶來雙贏的結果,平時對抗只能加劇雙方的仇恨與對立。
即便有一方在戰場上一時獲勝,也無法依靠這種勝利換來長時間的和平。當無數可怕的戰爭機器被發動起來之後,沒有人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
參考資料:
1.鞠輝 「特朗普因素」促歐盟積極尋求對華政策自主 【N】中國青年報
2.外媒:歐盟欲將軍火業轉向「戰爭經濟模式」 【N】參考消息
3.陳雪薇 特朗普時期跨大西洋聯盟存續原因分析:聯盟管理視角 【C】外交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