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笑話嗎?美媒稱:美軍在西亞非常脆弱,撤了伊朗將高歌猛進

三名美軍在約旦被民兵武裝的無人機擊斃之後,拜登表示一定要報復伊朗。但事件發生幾天之後,人們並沒有看到美軍報復的具體行動,也沒有看到上規模的兵力集結。

有專家認為,並不是美國不想報復,而是沒有能力集結足夠的軍事力量了。還有人更進一步反思,說美軍繼續維持在伊拉克、約旦和敘利亞的駐軍,還有沒有價值呢?

美國在這個區域的駐軍,一直都是多個武裝組織的襲擾目標。這次巴以衝突爆發之後,這些組織或者出於共同政治立場,或者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紛紛對美軍發起襲擊。到目前為止,已經報道出來的襲擊就達到100多次。雖然直接導致的傷亡並不算大,但是讓駐地美軍日驚夜擾、防不勝防。

大多數襲擊並不是一定要打死打傷多少美軍,而是要讓局勢運動起來複雜起來。美軍所遭受的打擊各種各樣,有迫擊炮、火箭彈,也有各種不同水平的無人機攻擊。這意味著襲擊來自不同類型的武裝組織,多樣化程度比較高。

這次在約旦發起襲擊的無人機,技術水平就比較高,美軍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型號,才沒有做出及時反應。所以,美軍推測,這個組織和伊朗的關係比較親近,可以得到高水平無人機的支援。

那如何應對這麼個局勢,就成了一個難題。早年美國在伊拉克駐紮有大量戰鬥部隊,遭到武裝組織襲擊之後,可以發起嚴厲的報復和清剿。但今天美軍在伊拉克只部署了2500人,在敘利亞有900人。美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伊拉克政府的合作,才能採取行動。

因此,歷屆美國政府雖然對伊朗的調門很高,但從來沒有攻打伊朗本土的想法。如果發生這樣一場戰爭,美國幾乎找不到一起出兵的盟友,只能單打獨鬥。而擊敗一個8800多萬人口的大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美國無法承受的。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想用「少兵臨大國」,體現自己的前沿軍事存在。而包括伊朗在內的西亞國家,卻想把美國人趕出去。伊朗一直高調反對美國駐軍。新年伊始,伊拉克總理蘇達尼也宣布,要成立一個委員會,趕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這樣一來,各路武裝襲擊美軍的底氣就更充足了。

美軍在伊拉克、敘利亞的基地,並不是武裝到牙齒的堡壘。有些前哨基地的設施相當簡陋。他們越靠前,越靠近對手的控制區,就越容易受到攻擊。其實在所謂反恐戰爭的高潮時期,美軍也有不少這樣的前進哨所。

這些哨所的主要作用,並不是堅守防禦,而是標記出一個美軍控制區,讓其他武裝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如今美軍主力已經撤走,這些哨所或者臨時基地就變成了人人得而欺之的打擊目標了。

明知道有危險,那為什麼美軍還要保持這些前沿存在?按照美軍自己的說法,這是為了打擊伊斯蘭國武裝。2022年,美國中央司令部與當地武裝合作,對伊斯蘭國進行了313次行動,在敘利亞消滅了466人,在伊拉克消滅了至少220人。伊斯蘭國已經越來越弱小了。

但人人都知道,美軍的實際部署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石油公司在這兩個國家的掠奪性開採。特別是在敘利亞,美軍甚至直接動手開採和販運石油,給自己謀利。因此,美國政府才會採取這樣毫無戰略戰術意義的部署態勢,寧可挨打,也不把駐軍撤走。

現在伊朗和周邊勢力已經看清了美軍的虛弱,正在越來越大膽地襲擊美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襲擊恐怕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有殺傷力。以至於美國《外交政策》網站要討論,駐紮在西亞的美軍是如此脆弱,是不是該找個機會撤軍了。

但是,現在撤出美國在西亞的駐軍將帶來崩潰性的後果。伊朗將高歌猛進,用反猶太復國主義的旗幟,爭取在西亞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地位。

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各個國家也會逐步放棄與美國的軍事合作,轉而尋求更可靠的合作夥伴。而美國在西亞最鐵的盟友以色列,立刻就會堅持不下去,連國家存亡都要打問號了。

所以,美軍如果不遭受一次貝魯特式的大規模傷亡,還是不會撤軍的。而駐紮在伊拉克或者敘利亞的美軍,還要繼續為石油集團的利益,去承受每天都有可能發生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