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危機加劇,中歐都是受害者?
自2023年12月起,胡塞武裝在紅海國際航道襲擊來往船隻,封鎖了這一關鍵國際貿易通道。越來越多的商船被迫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導致歐亞貿易時間增加、運輸成本飆升。而且,美英兩國軍隊已經於1月12日,對胡塞武裝的葉門地面目標進行了首輪空襲。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會受到什麼影響?中國商船和海外中國公民的安全,又該如何得到充分的保障呢?
據《證券時報》引用的國外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商船繞行好望角將使中東至歐洲、印度至歐洲航線的航行時間,平均增加58%至129%,尤其是海灣地區至地中海的航線,貨物到達時間已經從17天暴增至39天。
航線改變也導致運費成本大幅度上漲。全球四大航運公司,包括馬士基、赫伯羅特、地中海航運和達飛海運集團,都因為物流堵塞以及保險費用的提高而漲價。以1月份上海至德國漢堡航線為例,各家航運公司的報價不同,最高達到每標準箱7077美元的價格。
中國是亞歐航線的關鍵需求方,商品運輸主要通過新加坡、印度洋、紅海和蘇伊士運河抵達歐洲。由於當前海運航線受阻,導致從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小家電運價大幅上漲。據《證券時報》報道,運費漲幅高達170.8%至182.6%。而這些增加的費用,最終都由進口商和經銷商買單,並最終轉嫁到歐洲消費者身上,勢必進一步加劇歐洲地區因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問題。
此外,紅海危機加劇,對中歐海運和供應鏈體系影響也在加深。運輸環節變化打亂企業生產秩序,海運繞行增加費用、延長交付期。可能導致商品無法按期上架銷售,出現棄貨、砍單的情況;另一種情況則是由於歐洲買家無囤貨習慣,可能會增加採購計劃,導致短期內需求增加。
從相關分析來看,胡塞武裝針對過往商船的打擊行動,已經開始對全球貿易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作為世界貿易鏈條的核心環節,必然也會受到影響。但是,絕不會像個別外媒故意誇大的那樣嚴重,因為關鍵的貿易通道受阻而增加的成本,絕大部分都由歐美市場承擔。
換句話說,在全球經濟已經緊密聯繫的今天,任何地區出現局部的戰亂,都會對地區和全球貿易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有些國外媒體故意將胡塞武裝打擊西方商船和軍艦的行為,與中歐貿易聯繫起來,無非是想從經濟的角度「綁架」中國,逼中方出手,對伊朗和胡塞武裝施加壓力罷了。
中國成了紅海商船的「護身符」
就在紅海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況。美國彭博社近日報道稱,冒險經過紅海的商船,除了在公開信息中強調自己「與以色列無關」外,還有至少五艘船隻,在其國際航運實時追蹤信息里,填寫了「目的地是中國」、「船上均為中國船員」的備註內容。中國這樣一個身份和標籤儼然成為一些商船的「護身符」。
這種情況在以前幾乎從未出現過,隨著紅海地區局勢逐漸緊張,據估計,今後這種情況可能會越來越普遍。曾經習慣掛靠巴拿馬的外國商船,將會出現以擁有中國船籍為榮一票難求的情況。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雖然不能阻止全球各地區因為利益和矛盾,爆發各種衝突和糾紛,但是確保中國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將成為各方的基本共識。
因為世界各國人民都很清楚,哪怕是美西方國家也知道,中國對其他國家沒有領土野心,也不會幹涉別國內政,中國為世界各國和地區人民帶去的,只有和平、建設、繁榮與發展。所以,儘管紅海危機對中歐海上貿易不利,可是,卻能更進一步凸顯中國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地位的進一步提高。這恐怕是美國在策划動手之前,所未曾預料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