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看到#除夕不放假#的熱搜,什麼感覺?
反正我是一整個綳不住了。
除夕誒!我們是中國人誒!這個時候了居然還要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到底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淺淺翻了翻熱搜底下的評論,才漸漸緩過來,原來想發瘋的不止我一個……
01
看到高贊熱評的那一刻,真是又氣又好笑。
但又無話可說,好像的確是這麼個道理。
近幾年,每次一過節,老百姓就對放假安排怨聲載道。
但次次抱怨,回回依舊。
該調的休還是在調,該補的班一天不少。
有人說,調休湊假期,是因為這幾年經濟下行,不得不刺激旅遊業以實現增收。
但每次一放假,擁擠不堪的旅遊景點,特種兵式的旅遊模式,酒店刺客、商家惡意抬價等亂象層出不窮,絲毫感受不到文明社會的尊重。
不出去吧,好像浪費了這份的「良苦用心」
出去玩了,回來便有一種主動躺在案板上任人宰割的感覺。
關鍵是,「貼心小長假」似乎並未治癒我們的心情,反倒平添了幾分疲憊。
調休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但很明顯,這份好並未實現共贏。
我們的心聲也很簡單,既然給安上了「享受長假」的名頭,就不要再變著法讓人補回來。
給了又要,這不存心膈應人嗎?
俗話說是:打一巴掌給顆糖。
你這是強塞一顆糖,還要再扇人一巴掌。
估計這糖的餘味都帶著血絲兒吧。
02
近幾年,每到年末就有人感嘆:年味越來越淡。
而除夕不放假,那打掃庭舍、張燈結綵、祭祀等這些傳統活動,年輕人根本沒法參加。
既然沒有人來傳承,年味淡,必然也是大勢所趨。
除夕不放假意味著什麼?
打工人如果就在當地工作,或許在除夕夜還能趕上與家人和和美美圍坐在餐桌前團圓;
但對漂泊遠方的人來說,當晚還要回到冰冷的出租屋收拾行李趕路,或者挨到大年初一再匆匆趕車。
稍微近點,當天就能到,距離遠的,大年初二才能到家。
就好比,我的一些同事是西北人,高鐵車次本來就少,就算大年初一一大早趕車,最快也得十來個小時。
這還只是到省,他們還要再轉車到市,又得花幾個小時。
如果手速不快,沒有搶到合適的車票,那就只能再在當地留宿一晚,等到家最濃烈的春節氛圍已經淡了不少。
更何況,過年期間,酒店、賓館一般不營業,那他們又該去哪裡落腳呢?
還有那些開車返鄉堵在高速路上的人,不知何時才能到家。
不禁感嘆一句:原來人類的悲喜真的並不相通啊。
03
熱搜一出,看到不少賬號出來解釋:
有的說,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帶薪年休假5-15天,總假期數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上水平……
也有為大家科普:除夕在我國相關規定中,本來就不是法定節假日。今年沒安排放假,也是合理之舉。
的確,這樣看,他們的解釋似乎也有道理。
但是否考慮到現實的民情呢?
很多打工人根本就無法享受到104天的周末,帶薪年假在有些小公司也並不存在;
除夕確實不在放假的相關規定中,但規定是死的,民眾的情感寄託是真的呀!
很多人就指著這段時間儘早回家,告別舊年,迎接新的開始呢!
以前以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諷刺故事只發生在古代。
現今才明白:佔據資源優勢,卻難接底氣的「專家代表」們依舊存在。
還記得那些專家的迷惑建議嗎?
「建議降低結婚年齡來提高生育率」
「建議懲罰不生孩子的年輕人」
「建議年輕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
……
(圖源:網路)
但凡有點生活認知的人,都會感到離譜的程度吧。
說到底,這些高高在上的人,早就遠離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家的真實境遇,也就很難提出真正有用的建議。
也許正應了那句話:不能身受,就真的無法感同。
你不能自己站在金字塔端,就以為全世界都恢宏壯麗。
其實,這個世界多的是為生活苦苦掙扎的人,就看你有沒有那顆悲憫的心。
希望人類多一點互相理解,而非固守在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