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非洲新聞】拜登宣布撤離尼日後,地緣政治格局重新洗牌

尼日發生政變,阿卜杜拉哈馬尼成為新領導人,財政部長遭通緝

【今日非洲新聞】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一份聲明中宣布,美國將撤離尼日,結束對該國的干預。這一消息引發了全球各地的關注,並導致了地緣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

根據來自美國情報機構的消息,7月26日,尼日發生了一起政變事件。政變軍人扣押了總統巴祖姆,並宣布實施宵禁。隨後,政變部隊宣布阿卜杜拉哈馬尼為新領導人,並對前財政部長展開通緝,要求其解釋國庫資金的去向。

尼日的政變在非洲並不罕見,然而這次政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尼日位於非洲中心地帶,被認為是法國的"心頭肉"。法國曾長期殖民統治尼日,並將其視為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基地。

奈及利亞西非經濟共同體和法國等利益相關方對政變事件表態不一。奈及利亞威脅將對尼日發動攻擊,而西非經濟共同體則決定對尼日實施全面經濟制裁。法國警告稱,如果尼日的局勢不能改善,將不排除發動空襲的可能。

布吉納法索利比亞幾內亞馬里等國則表示絕對支持新政府。其中,布吉納法索和馬里更宣稱任何對尼日的侵略都將視為對自身的侵略。阿爾及利亞明確表態,願隨時武裝支持尼日。

尼日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地緣位置,還在於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鈾礦。尼日的鈾礦是供應法國核能發電所需的關鍵資源。根據尼法雙方協議,尼日只能將礦產單方面出口給法國,並由法國確定價格,尼日僅獲得礦產收益的8%。這一情況多年來引發了民眾的不滿和反抗。

尼日政變引發了對地區穩定和國際利益的擔憂。歐盟關注尼日的"叛變",因為該國在天然氣供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一條從尼日至阿爾及利亞再運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計劃受到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政變後宣布撤離尼日,並召回了部分駐軍。這被解讀為美國對地區局勢的漠視。中國則發表聲明,希望尼日軍隊不要為難前總統巴祖姆,並稱巴祖姆為"中國人民的朋友",展現了對巴祖姆的支持。

此次政變讓法國喪失了對尼日的控制,後續局勢難以預測。法國在薩赫勒地區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尼日成為其僅存的存在。同時,該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也因政變而發生變化,各國勢力重新洗牌。

對於尼日來說,政變後的局勢依然面臨挑戰和不確定性。國內局勢動蕩,而世界各國對於新政府的態度也不一。接下來,關注尼日的發展將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以上為《今日非洲新聞》的最新報道,將繼續關注尼日政變事件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