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宮遇襲,是普京自導自演的苦肉計?
2020年,美國策劃無人機襲擊事件,刺殺了伊朗的最高將領蘇萊曼尼,險些引爆中東戰爭。最近又發生了一起無人機襲擊政府首腦的事件,令人震驚的是,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是俄羅斯最高權力機關:克里姆林宮。
5月3日凌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遭到兩架無人機的攻擊,好在最後關頭俄軍及時將其擊落,未造成人員傷亡。事後,俄羅斯官方聲稱這是烏克蘭策劃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目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俄羅斯將保留報復的權利。
要知道,一般在國際上,即便是兩國開戰,刺殺敵方首腦也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中國有句古話,叫哀兵必勝,無端刺殺敵方精神領袖,不但對戰事毫無助益,反而會迎來強烈的反彈,更何況俄羅斯是世界大國,擁有最先進的核武器,如果基輔把戰爭的勝利,寄托在普京個人的安危之上,那就是緣木求魚,只會適得其反。
很顯然,這是別有用心者挑撥拱火的陰謀。然而就在事情還未真相大白的時候,美國先跳出來指責俄羅斯了,5月4日,美聯社羅列出這起襲擊事件的多個疑點,比如俄方直到事發12小時後才對外宣布;俄方公布消息之前,網上沒有任何該事件的相關視頻流出。美國媒體給這起事件披上陰謀論的外衣,最後往俄羅斯頭上潑髒水,認為這是普京自導自演的「苦肉計」。
美聯社認為,對普京來說,指控烏克蘭無人機入侵克宮,或許能合理化進一步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俄羅斯的核武條約明確規定,如果俄羅斯遭遇核武攻擊,或者常規武器攻擊可能威脅俄羅斯的生存時,俄軍可以使用核武器進行反擊。
普京不會拿俄羅斯國家尊嚴開玩笑
按照美聯社的說法,這是普京為核武器的應用所做的鋪墊,意味著接下來俄烏衝突的烈度會上升到核戰爭的層次。但是實際上,從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喜歡在背後搞鬼的總是西方國家,就像北溪管道被炸事件一樣,即便有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的爆料,白宮也能厚著臉皮表示與事件無關。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克里姆林宮曾經是歷代沙皇的居所,它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總統府,更是俄羅斯聯邦的象徵,擁有最高的榮譽和權威,對這裡發動恐怖襲擊,無疑是一種褻瀆。試想一下,如果9·11事件撞的是白宮,美國會作何反應?如果美國有意動用核武器,會在白宮演一出總統遭遇敵襲的戲碼嗎?當然不會,因為那是對於國家尊嚴的挑戰,任何理由都不可能被容忍。所以,美聯社認為克里姆林宮遇襲是普京的苦肉計,這純粹是荒謬的狂想。
倫敦大學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教授蓋雷·歐蒂表示,烏克蘭有合理動機去策劃此次帶有表演性質的襲擊,目的是提醒莫斯科:「別以為克里姆林宮很安全」。但是,烏克蘭這邊卻極力撇清與此事的關聯,5月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召開記者會,否認了外界的猜想以及俄羅斯的相關指控,澤連斯基表示烏軍目前只在自己的領土上作戰,並沒有攻擊普京或者莫斯科。澤連斯基的顧問波多利亞克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烏克蘭與此次襲擊事件沒有關聯,烏軍不會攻擊俄羅斯聯邦領土上的目標,因為那樣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盛怒之下,俄羅斯對基輔動殺心
然而克宮遇襲等於讓俄羅斯在全世界面前顏面掃地,俄羅斯高層當然極度憤怒,甚至對澤連斯基動了殺心。5月3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只能從肉身上消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及其政府,他甚至不需要簽署任何無條件投降文書。
另外,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3日報道,俄國家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表示,對總統官邸的恐怖襲擊是對俄羅斯的襲擊,應該把基輔納粹政權認為是恐怖組織,而西方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不僅是恐怖組織的資助者,更是恐怖主義的直接幫凶。並且,沃洛金還表示,俄羅斯必須使用能夠制止和摧毀「基輔恐怖主義政權」的武器。
俄羅斯確實對基輔動了殺心,美聯社喊狼來了,是因為狼真的會來,雖然襲擊事件大概率不是普京的謀劃,但的確有可能導致核武器出現在戰場上。此前,無論是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是克里姆林宮高層都曾說過,在面臨關乎存亡的危機時,打核戰爭就是必然的結果。包括在普京的2月份的國情咨文上曾強調,西方的真正目的,是肢解瓜分俄羅斯,那麼當克里姆林宮都遭遇襲擊的時候,俄羅斯就再也沒有繼續忍讓的理由。
在克里姆林宮遇襲以前,俄羅斯這邊是不會針對澤連斯基個人開展軍事行動的,因為刺殺這事對戰爭本身只會有負面作用,但是這起無人機襲擊事件以後,俄烏雙方就完全有可能撕破臉,對俄羅斯的國家尊嚴的挑戰,意味著俄烏問題已經繫上了死結。
盟友背叛美國,渴望加入中俄陣營
克里姆林宮遇襲事件是撲朔迷離,但美國這邊卻是實實在在地正在被拋棄,不僅中東地區如此,包括美國在美洲、非洲及其他地區的傳統盟友,也要「叛變」,有意尋找一條沒有美國的發展之道。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5月2日發布文章闡述中國影響力的提高,標題為《新的世界動蕩:中國、俄羅斯陣營增強了影響力,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都渴望加入》,文章指出,金磚國家組織已經收到19個國家的加入申請,其中就包括美國的盟友沙特、埃及、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這可能會擴大中國、俄羅斯陣營在中東和其他地區的影響力。
此外,美國《外交》雜誌稱,金磚國家組織還將探討在成員國之間使用共同貨幣的可能,此舉會挑戰或者削弱美元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
就像美國媒體所報道的那樣,許多國家原本是美國的盟友,如今都想「叛變」,要擺脫華盛頓的控制。在中東地區,沙特與美國的關係曾經就像雙方簽訂的協議一樣,不可動搖。但事實說明,美國和沙特之所以關係好,並不是因為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而是因為共同利益,一旦利益的羈絆斷開,美沙關係就像掌心裡的沙,風一吹就散了。
沙特不僅同意以人民幣結算與中國的石油貿易,還有意向加入金磚國家組織,這讓美國非常惱火,畢竟沙特的背後,有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及海灣國家聯合會。同時因為擁有麥加和麥地那兩座聖城,沙特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也非同一般,沙特的「叛變」,意味著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幅削弱,所以,其他中東國家,例如埃及也緊跟潮流,提出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
另一個「叛變」的重點地區是美洲,諸如墨西哥、阿根廷等國,都想加入金磚國家組織。非常容易理解,美洲長期以來被美國當做後花園,當做廉價勞動力來源地、商品傾銷地和原材料供應地,許多國家受夠了剝削。況且,美國還在許多美洲國家策劃政變和顏色革命,扶持右翼精英和親美政客,讓他們出賣國家利益,可想而知,美洲國家的右翼政府自然就把國家治理得一團糟。於是,反對美國的左翼政治家上台,就開始「叛變」美國,巴西就是典型的案例,但不僅僅是巴西,如今,整個美洲的左翼勢力崛起趨勢非常明顯,從美國的視角看來,就是美洲各國揭竿而起,要聯合起來反抗美國。
此前,反抗美國始終是一件太過聳人聽聞的事,畢竟當今世界經濟體系,都是以美國為核心,包括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等國際金融機構,也不過是美國的傀儡,要想擺脫美國的影響力,就必須脫離世界經濟體系,顯然得不償失。而金磚國家組織的出現,填補了許多空缺,足以替代美國的角色,給了世界各國另一個選擇,所以,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美國「叛變」。
其實,與其說是美國的盟友「叛變」,不如說是美國霸權終於受到了反噬,無論是中東還是美洲,都是美國輸出顏色革命的重災區,但無論是阿拉伯之春變成阿拉伯之冬,還是美洲左翼勢力崛起,都說明美式民主並不是絕對的普世價值,美國霸權也不得人心。
美國密集示好,中美關係要解凍?
當美國在國際上變得不招人待見,在經濟上也面臨困境時,才終於想起來,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整個世界都是一盤棋,如果繼續與中國對抗,受傷的只會是美國自己。所以,近日美國政府多位官員表態,要加強與中國的溝通,而媒體則據此預測稱,中美關係或許有望解凍。
首先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月3日,他在接受《華盛頓郵報》的專訪時表示,不希望中美競爭演變成衝突,兩國所有層級的溝通都是必要的,美國需要在中美關係問題上保有發言權,並且能夠設置兩國關係的護欄。他還表示,希望今年可以重新安排訪問中國。
另外,5月2日,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華盛頓史汀生研究所發表講話時也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中美對話。5月3日,美國氣候特使克里對媒體表示,他即將應邀訪問中國,為中美的氣候合作而努力。
因為美國政府多位官員,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要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所以,美國媒體認為中美或將有望解凍,有可能嗎?
老莫認為不太可能,因為中美都是世界大國,俗話說大船難掉頭,在戰略重心的轉移上,並沒有那麼靈活,況且,現在美國政壇上下,每一名政客都把中國當做主要的戰略對手,反華成為政治正確,中美關係就不可能在短期內有絲毫改善。
布林肯之所以要求設置護欄,是因為美國政府明白,在中美矛盾集中的亞太地區,一旦開戰,美軍必敗,所以,美國既要對華強硬安撫盟友,又要拖延時間穩住中國。畢竟對於美國這樣一個極度好戰的國家來說,護欄就是用來踐踏的,之所以還沒有踐踏,只不過是因為時機不成熟。
布林肯還表示,希望在今年重新安排訪華,然而,中國可能並沒有興趣接待布林肯。從拜登政府上任以後,中美關係就始終在朝著惡劣的方向發展,布林肯即便來,有多少誠意,非常令人懷疑。其次,美國下一屆總統大選已經不遠,哪怕美國此時回心轉意,要與中國握手言和,在拜登的剩餘任期當中,兩國關係也很難有實質性改善,倘若拜登競選失敗,此時的所有努力,恐怕也會是一場空。
總之,中美兩國的矛盾,是國家利益的直接衝突,中國的發展威脅到美國霸權的地位,這種程度的衝突,足以引發世界大戰,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化解。鑒於美國政府的政治不連貫性,以及華盛頓政壇政治生態的惡化,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勢,遠不是一個國務卿的訪問就能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