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消息:11月15日,英首相放話;中國表明態度;烏克蘭憤怒

G20峰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全球也進入到元首外交時刻。很顯然,在G20這個大平台上,面對面的溝通有助於解決全球所面臨的問題,緩解緊張局勢。但是,沒想到英國新上任的首相蘇納克在G20峰會期間大放厥詞,把目標對準了中國。

第一件事:英國首相大放厥詞,聲稱中國構成巨大「威脅」!

11月15日,根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在印尼G20峰會期間稱:我誠實地表述我對中國的觀點。我認為中國清楚地構成了「系統性威脅」......我們是說對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的系統性挑戰。

毫無疑問,中國對我們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最大的國家「威脅」。蘇納克還承諾支持台灣「抵抗中國的侵略」。對此他補充說,西方國家「在很大程度上」與英國關於中國「系統性挑戰」西方價值觀和利益的觀點「相一致」。

與此同時蘇納克指出,如果不與中國對話,就不可能解決氣候變化和烏克蘭衝突等諸如此類的全球性問題。

在G20峰會期間,英國首相蘇納克說出這一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按照英國的意思,難道G20峰會要開成一個反俄,反華的峰會嗎?蘇納克這一番話是說給誰聽的呢?

很顯然,蘇納克對中國釋放了非常不友善的信息。這看起來這更像是蘇納克當面給美國納了一個投名狀,英國似乎想要藉此表示,英國是反華的,即便是在中國在場的情況下,英國也不會隱瞞對於中國的這種敵意。

毫無疑問,對於積極反華的蘇納克,美國是樂意看見的。不過,英國把中國當成「系統性的威脅」,「價值觀的挑戰」,並承諾所謂的「抵抗中國的侵略」,英國到底想要怎麼樣呢?

以英國的國力,處境,英國有這個實力嗎?現在英國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被巴黎取代,脫歐之後,英國逐漸淪為歐洲的邊陲,英國的經濟發展蒙塵,內部的北愛爾蘭蘇格蘭分裂力量抬頭。

英國恬不知恥地與遠隔萬里的中國作對,這對英國有什麼好處呢?本來中英關係的改善是有助於英國經濟的發展的,但是既然英國政客給中英關係設置障礙,那我們把英國晾在一邊又如何呢?

當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法國,都積極與中國進行元首外交之際,很顯然英國將不得不坐冷板凳,當然這是英國應有的下場。

第二件事:中國表明立場,在聯合國的舞台上美國不能為所欲為!

11月15日,根據國內媒體報道,聯合國大會通過要求俄羅斯的賠償決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了關於「推進侵略烏克蘭行為提供補救和賠償」的決議草案,並進行投票表決,而其中中國堅定的投出了反對票。

我們的耿爽大使指出,提交本次緊急特別聯大採取行動的有關補救和賠償問題的決議草案存在明顯缺陷漏洞,不符合中方立場主張。中國義正言辭的投了反對票。

耿爽大使表示,其一,決議草案意圖通過聯大直接處理國際法律責任問題,超越聯大職權。《聯合國憲章》對聯合國各主要機構的職權有明確規定。聯大不是國際司法機構,無權對國際不法行為作出法律定性和追責。

其二,決議草案意圖援引「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條款」進行追責,缺乏法律依據。

其三,我們的大使指出部分國家打算建立的此類機制,根本不在聯合國框架內,也不受聯合國監管,並且不向聯合國報告,卻要讓聯大為此專門通過決議,這種做法道理上說不通,實踐中沒先例。

很顯然,我們的大使立場鮮明的表示美國鼓動的這一決議草案,完全是把一個根本不應該在聯合國處理的問題,放在了聯合國進行處理。

再說,美國這一次要求在聯合國表決要求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賠償,那麼美國是不是應該先被送上被告席呢?美國向伊拉克賠款了嗎?向阿富汗賠款了嗎?向敘利亞賠款了嗎?

很顯然,美國所作所為,完全是把聯合國當成了打壓俄羅斯的工具,中方明確表示反對,這其實就是告訴美國,中國不會允許美國在聯合國的舞台上為所欲為。

並且,如果美國開了這樣的先例,那麼美國以後還不知道以什麼樣的名義在聯合國舞台上去沒收別國的財產。

中國這個時候投出反對票,就是要對美國的無理做法進行剎車,聯合國不能淪為淪為美國打壓別國的工具,中國鮮明的表達立場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第三件事:烏克蘭憤怒,不滿美國對俄烏的勸和言論!

11月15日,根據國內媒體報道,美軍最高將領、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日前被曝在內部會議中勸烏方「抓住機會與俄方談判」。

美國「政客」新聞網11月14日爆料稱,這番「勸和談」言論著實惹怒了烏克蘭,而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安撫烏方官員,表態談判不一定要立刻開始,美方將繼續在軍事上為烏方提供支持。

當地時間14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在電話會談中對馬克·米利表示,烏克蘭軍方「不會接受任何談判」,除非俄羅斯放棄「所有被佔領土」。

烏克蘭對美國表示憤怒,這樣的消息看起來確實有點意外。不過,這其實表明了美烏對於俄烏衝突走向的不同認知,也代表了雙方不同的利益訴求。

對於美國而言,美國對於俄烏衝突有兩個最基本的立場,其一,是讓俄烏衝突長期化,既不能讓俄羅斯速勝,也不能讓烏克蘭取得全面的上風,其二,是美國不接受戰爭衝突升級到使用核武器

現在烏克蘭在赫爾松取得進展,如果烏克蘭更進一步,以目前俄軍的士氣,烏克蘭極有可能繼續擴大戰果,如果俄羅斯被逼急,衝突極有可能不可控,這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因此,美國希望的俄烏衝突的節奏是打打停停,停是為了繼續打,打又不能很快的決出勝負。如果俄烏衝突結束了,那美國還怎麼介入呢?

但是,對於烏克蘭就不一樣了,烏克蘭現在巴不得立刻收回所有的失地,包括克里米亞。現在烏克蘭取得重大進展,烏克蘭為什麼要跟俄羅斯談判呢?

事實上,我們不要覺得烏克蘭是美國的傀儡,美國對烏克蘭有影響力,也確實把烏克蘭當作棋子,但是烏克蘭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是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的。

烏克蘭敢對美國甩臉色,這說明烏克蘭有自己獨立的立場,並不願意完全按照美國的設定行事。當然,美國確實可以操控衝突的進程,但是俄烏局勢是不是完全按照美國的劇本走恐怕是不一定的。

(本文完)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