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被美國「收割」之際,普京稱願向歐洲供氣,卻被德國一口回絕

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處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歐洲國家來說,已經算是進入了冬季,如何度過俄烏衝突後的寒冬,已經成為歐盟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面對嚴峻的能源短缺危機,歐盟多國領導人齊聚一團,召開會議協商應對之策,但迄今為止,沒有提出任何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相關決議。因為歐洲能源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連續不斷地對俄制裁,幾乎斷絕了歐洲從俄羅斯獲取低價天然氣的可能性,導致歐洲國家只能選擇購買美國的高價液化天然氣,北溪管道被炸更是讓歐洲雪上加霜。

不過,俄羅斯方面似乎是有緩和之意,對歐盟拋出了橄欖枝。俄總統普京在能源周活動上表示,俄方已經做好在今年秋冬季節為歐洲供應天然氣的準備,可以通過倖存的「北溪2號」管線進行運輸。普京指出,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發生後,兩條「北溪1號」管道,以及「北溪2號」的一條分支管道均遭到破壞,但仍有一條「北溪2號」分支管道未受影響,該管道每年可向歐洲輸送275億立方米天然氣,約佔歐洲天然氣進口總量的8%。普京最後強調,俄方不會在任何事情中對任何人進行限制,包括向歐洲輸送額外的天然氣,只要他們想要,打開閥門就可獲得供應。

但普京的好意卻遭到德國拒絕,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霍夫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就算不考慮兩條北溪管道有俄羅斯的「蓄意破壞」可能性,德國如今也不會認為俄羅斯是可靠的能源供應方。而且,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發生前,「北溪1號」管道就已經停止供氣。

近期,德國政府多位高層紛紛一改前態,似有醒悟悔改之意。如德國副總理哈貝克,就公開指責美國收取了過高的天然氣費用,而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是公開與美國唱反調。在出席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聯合會時,朔爾茨明確表示,反對與中國脫鉤及支持全球化。眾所周知,美國近些年一直在國際上鼓動脫鉤,推動逆全球化,且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從對歐能源貿易中賺取了超額利潤。哈貝克及朔爾茨的表態讓不少人認為,德國接下來可能會調整對外政策,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以獲取低價天然氣緩解德國內部能源短缺的局面。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德國顯然是無意轉向交好俄羅斯,或許是德國方面認為,俄羅斯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對象,畢竟北溪管道未出事故前,俄氣公司就多次以管道維修為由,減少北溪管道輸氣量,最後甚至直接停止供氣。某種層面上來說,德國將其視為「政治脅迫」並不為過。但能源問題已經對德國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因過高能源價格而破產的德國企業遠超過往,許多無法承受高昂能源價格的德國民眾,也紛紛走上街頭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德國政府啟用「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

現在德國方面直言拒絕俄羅斯的好意,無疑會讓能源危機帶來的民生經濟問題更加嚴重,即使德國政府此前為應對能源價格過高的問題,出台了價值高達2000億歐元的能源救濟計劃,以補貼德國企業和民眾,使其免受天然氣價格飆升的影響,但提供補助並不是長久之計,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德國應基於現實處理問題,沒必要將所有退路斬斷,更何況俄羅斯前不久已經恢復向義大利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