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教徒報》8日報道,印度總理莫迪周四參加了國王大道的更名儀式,位於新德里印度門附近的這條道路被重新命名為「勇氣大道」(Kartavya Path)。莫迪稱,國王大道這個名字是「奴隸制的象徵」,已被永遠抹去。
儀式上,莫迪還在印度門為蘇巴斯·錢德拉·鮑斯(Subhas Chandra Bose)的雕像揭幕,在英國殖民時期以及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21年里,印度門附近一直矗立著英國君主喬治五世的雕像,直至1968年才被拆掉。
印度總理莫迪 圖源:印媒
莫迪對聚集在印度門前的民眾發表講話:「今天,我們把過去拋在腦後,用新的色彩描繪明天的圖景。如今,這種新的氣息隨處可見,是新印度的自信氣息。國王大道是奴隸制的象徵,從今天起已經成為歷史,被永遠抹去了。今天,新的歷史將以『勇氣大道』的形式開創。」
在談及28英尺高、由花崗岩製成的這座雕像時,莫迪表示,「在殖民時期,(這裡)曾有著一座代表英國統治的雕像。今天,通過在同一個地方樹立起內塔吉(印度對鮑斯的稱呼,直譯為「領導者」)的雕像,為現代化、強大的印度注入了活力。」
錢德拉·鮑斯雕像 圖源:印度媒體
莫迪還說,鮑斯曾經為印度的傳統感到驕傲,同時也想讓印度變得現代化,假如印度在獨立後遵循他設想的道路,這個國家如今就會處於偉大的高度。「但不幸的是,這位偉大的英雄在獨立後被遺忘了。他的想法,甚至與之相關的符號,都被忽視了,」他說。
莫迪補充說道:「今天,國王大道不復存在,變為『勇氣大道』,內塔吉的雕像取代喬治五世的雕像,這並不是拋棄奴役心態的第一個例子。這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這是一個持續的決心之旅,直到實現思想和精神自由的目標。」
不過,法新社8日的報道指出,錢德拉·鮑斯因拿起武器反抗英國而在印度備受尊崇,但他也因為曾經與納粹德國勾結而備受爭議。在二戰期間,為了推翻英屬印度殖民政權,錢德拉·鮑斯轉而與納粹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結盟。他在柏林參與制作宣傳廣播,鼓勵印度人與軸心國軍隊並肩作戰——有一次還面見了希特勒——並組建了一支反英軍團,然後乘坐潛艇前往日本。
法新社指出,儘管如此,印度人民黨將錢德拉·鮑斯奉為反殖民英雄,並以此避免推崇和反對黨國大黨聯繫密切的印度國父聖雄甘地。莫迪2019年在德里紅堡為鮑斯博物院揭幕,並在今年早些時候稱他為「偉大的獨立英雄」。(編輯:H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