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平壤地鐵

朝鮮首都平壤的地鐵開通得比較早,1973年的時候就在我國的援建下實現了通車,第一條線路叫「千里馬線」。


地鐵的樣子是那種復古風滿滿的設計,看起來既有歷史感、又有些卡通可愛。


平壤地鐵站建築和格局特點,有著明顯的俄式風格,有種莫斯科地鐵站的味道。


地鐵站牆壁上的貼畫,一下子聯想到了我國以前的手繪海報,跟我國六七十年代的畫風簡直一模一樣,沒想到他們至今還在使用。


一班地鐵車輛剛進站,雖然站台沒有護欄保護,但有工作人員在人車之間站成一排作為阻隔。地鐵票價是單一的,無論到哪裡只要5朝鮮圓,這是極其便宜的價格了。現在朝鮮並沒有完全放開,沒有正式的匯率,但大致上1元人民幣可以換1百多朝鮮圓。由此可以看出,地鐵票是多麼便宜。


地鐵站天花板上誇張的大吊燈,這也是莫斯科地鐵站愛用的元素。


一整面的牆壁上畫出平壤市區的遠景圖,可以看作是平壤城建的天際線。能看到出畫是純手繪上去的。


平壤地鐵站號稱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之一,從地面乘扶梯下來要很久。


筆直站立著的地鐵站工作人員,她們都隨身攜帶著一個哨子。


維持秩序的基本都是女性,形象非常好。


有專門的報刊閱讀架,在等待的人們可以看看報紙新聞。朝鮮的智能手機雖然有是有,但仍不普及,人們了解新聞時事靠得還是報紙。記得很多年前國內地鐵站也還有人會在站口發報紙,不知不覺間已經退出了地鐵舞台。


平壤地鐵站里的書店。這說明那裡的人對學習還蠻重視的,或者是學生坐地鐵的很多,有書籍、文具方面的需求。


基本都是居住在平壤市區的人,地鐵如今也是城市現代化的必要一環,在這方面朝鮮並未落後。


朝鮮平壤,如今是共有兩條線路,1號線就是剛剛說的「千里馬線」,2號線是千里馬線通車5年後,即1978年開始全線貫通的「革新線」。每天總運力可以達到70萬人次,而平壤如今的人口應該不到300萬了,完全夠用。


穿著統一服飾的年輕女性,在地鐵上站在一起。


朝鮮人坐地鐵時,或者是在其他公共場所,穿著都是蠻正式和整齊的,彷彿特別注重儀式感,胸前也會佩戴好徽章。


地鐵車輛內部的木製板面很吸引人,比較講究。


這是另一種樣式的地鐵車廂,看起來更加新穎現代化,皮質座位像沙發一樣。


還有一個細節,這種老式的地鐵,車廂的窗戶是可以打開的。


人們在通過進站閘口,朝鮮的安全程度自不用多說,安檢完全沒有必要。


一處地鐵站出口,看起來如同小車站廳一般,門口附近就是居民小區,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