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好東:國有企業須承擔起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責任與使命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國有企業、大數據、戰略思維、數字經濟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綦好東:國有企業須承擔起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責任與使命】

山東財經大學國有資本研究院院長綦好東指出,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國有企業作為推進國家現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堅持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承擔起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責任與使命。一方面,國有企業是解放和發展先進生產力的主力軍。表現為:國有企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物質力量,在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發揮著支撐保障作用;國有企業是不斷解放和發展先進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推動力量,在我國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趕超各階段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國有企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在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引領和帶動作用。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是制度變革與創新的踐行者。表現為:國有企業是國家治理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國有國營」的制度形式,公司制改制、股份制改造、深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制度變革,國有企業治理體系深度參與並紮根於國家治理體系;國有企業是促進國家治理執行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始終將自身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與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和特定產業發展目標相結合。此外,國有企業是以人民為中心立場的堅定擁護者。表現為:國有企業是推動協調發展、提高富裕程度的經濟基礎,不僅在創造價值層面發揮著中堅作用,而且形成了國民共進的良性發展格局,還是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創造精神財富的組織基礎;國有企業是實現共建共享、促進社會公平的機制保障,在初次分配方面,影響著其他企業在處理資本收益與勞動報酬、管理者薪酬與職工薪資之間的分配平衡,在再分配方面,在做強做優做大的過程中上繳公共財政的國有資本收益成為我國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重要支柱,在三次分配方面,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典範。

摘編自《光明日報》

【曾友春、方誌耕:大數據助力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曾友春、方誌耕指出,近年來,大數據在政府治理活動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我們要充分理解大數據賦能政府管理服務的優勢,發揮大數據賦能作用,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其一更具預見性。大數據將政府治理活動中的相關要素以文字、圖像、信號等形式數據化,並對大量數據進行採集、聚合、分析和應用,從而發現以前不能認知的、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規律性,發現不同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其二更具精確性。大數據能夠對政府管理服務中的相關要素實施全過程精確分析,使行政決策的目標確立、方案制定、動態調整都能以深度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從而更具精準性、更有針對性。其三更具時效性。大數據具有數據更新同步性、數據處理快速性、數據分析成果應用即時性等優勢,有利於縮短決策周期、減少決策層級,能進一步優化決策流程,顯著提升決策質量和行動效率。

摘編自《人民日報》

【辛鳴:堅持戰略思維,開拓發展新局面】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表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我們要堅持戰略思維,善於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開拓發展新局面。一方面,要做到胸懷大局、統籌兼顧。具體來看,對於那些從局部看可行,但從大局看不可行的事情堅決不能做。對於那些從局部看有困難,但從大局看可行甚至必行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地做。另一方面,要做到把握大勢、見微知著。要有前瞻性,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善於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既從歷史長周期比較分析中進行思考,又從細微處洞察事物的變化,以居高望遠的戰略設計、戰略運籌推動世界大變局朝著有利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利於世界和平與進步的方向發展。同時,還要做到著眼大事、綱舉目張。要著眼大事抓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必為有所舍,以大事和重點帶動全局。

摘編自《經濟日報》

【任保平、杜宇翔:數字經濟助力消費結構優化升級】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院任保平、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杜宇翔指出,數字經濟形態下我國消費的主體力量不斷進行更替,不僅改變了傳統生產服務模式下的消費環境與消費方式,而且引發了消費者行為更加個性化、消費者行為的不確定性增加、消費者更加熱衷於體驗和多途徑消費、社交消費需求提升等新變化,新特徵。結合當前消費者所呈現出的消費行為、消費心理、消費內容等的新變化,數字經濟背景下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方向以及實現路徑如下。一是釋放國內消費者的消費潛力,擴大內需。一方面要藉助大數據、互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引導消費者更合理、更有價值地進行消費;另一方面要依靠物聯網和智能製造等向生產領域的快速滲透,並建立供給側和需求側暢通的機制,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各種商品,進而引發消費行為。二是推動線上線下消費的有機融合。商家需要通過創新性的設計思考和創造性的零售元素重組,藉助技術的力量重新設計未來店鋪,大力發展「雲逛街」模式,提高電商滲透度,加強客戶黏性。三是推動綠色、健康消費。倡導循環經濟中的減量化、再循環和再利用的理念,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等新技術為喜愛運動的消費者帶來更愉快的體驗,引導人們養成綠色健康的消費習慣。四是發展服務消費,推動在線服務消費升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鼓勵企業強化服務意識,運用新要素和新技術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動國內主要服務性消費的生產、消費等鏈條的發展與完善。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趙宇整理)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