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還錢,別人不收!俄羅斯百年來首次債務「違約」

想還錢,對方卻不收?「有錢難還債」的一幕發生在俄羅斯和歐洲之間。

正因如此,俄羅斯被迫面對百年來首次國際債務違約。

俄羅斯財政部長安東·西盧安諾夫早前指出,歐洲聯盟和美國給俄方償還外債人為製造障礙,故意給俄羅斯貼上「違約」標籤,眼下情況堪稱「鬧劇」。

據悉,這次債務糾紛源自俄羅斯合計1億美元的兩筆國際債券利息,該利息本該在 5 月 27 日到期償還,但由於當時並未支付成功而觸發了30天寬限期,也就是6月26日成了真正的到期日。

俄羅斯方面表示,他們早在5月份使用美元和歐元完成了必要的償債支付,但歐洲債券布魯塞爾清算行扣留了俄方的資金。

正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制裁手段,切斷了俄羅斯向海外債權人的支付通道,導致俄羅斯被限制通過國際銀行系統進行錢款往來,因此債權人尚未收到這筆錢。

塔斯社報道,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27日認定,俄羅斯的歐洲債務已經違約。

有錢可以還,但對方卻不收,俄羅斯出現了 105 年來在國際上的首次外幣主權債務違約。上一次俄羅斯國際外債違約還是在1918年,當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拒絕償還沙俄時代的巨額債務。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27日回應,克里姆林宮不認同「俄羅斯債務違約」的論斷。

違約的後果很嚴重。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曾在當年8月宣布停止國內債務償還、延期國外債務償還。不過,當時俄羅斯雖然完全放棄償還國內債務,但最終通過債務重組、減免等完成對國際債務的償還。因此,學界多數人認為,這並不構成債務違約。

即便如此,這個操作也重創俄羅斯經濟,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無法進入國際借貸市場。

想想「技術性違約」的阿根廷吧,貨幣匯率暴跌、金融市場重創、通貨膨脹嚴重……兩年前,阿根廷一度面臨奔潰。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這兩筆國際債券利息糾紛,俄羅斯可能還因為面臨制裁而導致本金、利息支付出現 其他"人為因素違約風險 "。

俄羅斯總統普京22日簽署了關於臨時通過盧布支付外債的總統令,確立了支付外幣政府債務的臨時程序,這意味著用盧布償付歐洲債券將被俄羅斯視為履行償債義務。此舉被外界看作是最新的反制舉措。

俄羅斯的盧布還債是什麼意思?大概就是:債主們想要拿到錢,得先簽署一項協議,協議第一條就是放棄索賠,這樣就可以拿到盧布付款,而債主們拿到盧布惡意拿到境外,也可以兌換外幣等。也就是說,和買俄羅斯天然氣一樣,得用盧布結算。

在此背景下,塔斯社報道稱,俄財政部23日宣布已根據新規則支付了第一筆款項。它向國家結算存放處轉移了125.1億盧布(2.3485億美元),用於支付2027年和2047年到期的一批債券。

然而,債權人其實很難在不違反西方制裁的情況下將資金轉移出俄羅斯。

俄羅斯是沒錢還債嗎?顯然不是。目前,俄羅斯黃金和外匯儲備約為 6400 億美元,但其中約 3000 億美元因受到制裁而凍結。

也就是說,如果不用盧布結算,俄羅斯就要消耗手上的外匯。否則就被視為違約。

對此,俄羅斯財政部稱,俄羅斯停止用外匯並使用盧布來償付歐洲債券並不意味著債務違約。如果美國和歐盟以此為借口來扣押俄羅斯的外交資產,那麼俄羅斯將視其為斷交。

球踢回了歐盟和美國腳下,只能看他們如何博弈了。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新華社

責編 | 林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