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翻譯官張京:精確翻譯安之若素,與美方代表形成鮮明對比


「It i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這對翻譯是個挑戰)」這是在最近的中美會談中,楊潔篪先生對我方翻譯官需要翻譯的內容的真實評價,楊潔篪先生面對美方的無端指責,嚴正闡明我方立場,這段臨時的發言,長達16分鐘。面對信息量巨大的內容和不容有任何錯誤,這一重大難題,張京憑藉著出色的專業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養,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與當時會場上美方的翻譯支支吾吾的翻譯水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張京,這位臨危不亂的外交翻譯官,她是如何精準迅速完成翻譯,以及她背後付出的辛苦努力

張京,出生於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有著西湖美景的城市裡,她考到了杭州外國語學校,在這所學校裡面,她就已經展現了出色的外語能力,在有許許多多高手的杭州外國語學院,她的每一科目的成績都保持在班裡前五名,在校期間獲得了許多和英語有關的榮譽和證書。



之後在2003年的時候就被從杭州外國語學院保送到了外交學院的英語專業,到了外交學院之後,張京更加努力地學習,探尋如何準確、快速的翻譯出結果,張京剛剛進入學校的時候,就被許多人所熟知,不僅學習能力特別好,而且唱歌跳舞也十分擅長,張京的個子雖然不高,但是她排球打得很好,可以說她不僅僅學習方面很優秀,在體育方面也沒有落下。


同時,她在學校經常主持節目,鍛煉了臨場的能力,也讓她面對大場面的時候可以做到臨危不亂。在大學期間,張京在「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上獲得冠軍、在「21世紀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亞軍等等,張京在大學期間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張京因為在學校里表現十分優秀,因此,在學校里也被許多同學們羨慕和稱讚。此時她已經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齡人。

在2007年的時候,張京就憑藉自己優秀的實力,在多輪面試和考試之後,被外交部門錄用了。可以說能夠進入我們國家外交部門的人,都是這個行業最頂尖的人才。在最近一次中美會晤中,她的才能把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到了。她成功翻譯了一段長達15分鐘的話,這些話都是臨場發揮,可以說是她先記錄再翻譯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夠意思正確地把一段中文原封不動地複述出來都已經有點困難了,更不要說要準確的翻譯成英語,讓所有外國聽眾準確了解中方發言所說的內容。

張京翻譯工作並不容易,特別是在外交部工作的翻譯外交官,他們翻譯出的內容最終的聽眾,一般都是外國人。所以有一些內容還不能直接翻譯,因為有一部分內容會與西方文化產生衝突,而且外國人與我國人民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宗教觀念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以及外國人的國家、性別、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的差異,這些差異都是張京需要注意的。


而大部分翻譯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翻譯過的內容信息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闡釋中國立場,並得到國外受眾的理解、接受和認同。所以張京的工作需要更加細緻,不可以有任何差錯。張京在這麼重大場合里,能夠迅速準確的翻譯,與當時的在場的美方翻譯產生巨大反差,她今天出色的表現與我國外交部的培養,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訓練才會讓她的專業素養和水平遠超別國的翻譯,接下來讓我為大家揭曉。


共和國的第一大部——外交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一天成立,首任外交部長為周恩來總理兼任。由此可見外交工作在新中國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外交工作始終服務於國家利益。翻譯工作可以說得上是我們外交戰線里,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他為我們國家的外交有著極大的貢獻。



外交部給了張京很高的標準,因為作為外交部的翻譯,除了要求他們在專業水平上有很高的要求外,還要有良好的心態面臨其它諸多因素的壓力。比如現場壓力。在外交場合,尤其是一些大的外交場合,如大型記者招待會電視直播,對翻譯來說是挑戰極限

張京的工作自始至終被置於聽眾的目光之下,其中往往有不少相關專家,精通外文的官員和翻譯同行,隨時可以挑你的毛病,所以這就對張京有著非常大的壓力。雖然張京需要面對種種巨大的心理挑戰,但他依舊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任務,所以這就要求翻譯必須要有具極其強大的心理素質,既能保持平常心,還需要做到不卑不亢,有自信。

其實張京的翻譯工作十分的辛苦,往往都是一場連著一場的工作,最忙的時候連飯也吃不上。所以,這就需要翻譯們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和身體體。


在張京作為訓練學員的過程中,就已經在通過學習以及實踐慢慢學會去如何應對這些身體上以及精神上的壓力,並且使自己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除了這些以外,翻譯室對於張京規矩性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因為外事的工作的授權是有限的,但是,外事都不是小事。所以外交翻譯的政治的體會和覺悟以及對於外事紀律的熟悉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在長達幾個月的嚴格訓練中,張京不僅要閱讀學習一些重要的外交文件還要旁聽一些高層人員的交流,更要參加一些實踐性的外交工作,並通過這些內容來提高自己的政治的覺悟以及對於政策的理解,加強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對涉及到國家機密內容的保密意識。

年輕時當過翻譯的楊潔健部長對張京的翻譯的甘苦有切身體會,經常鼓勵外交部翻譯人員要刻苦鑽研,把握政策。

2007年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翻譯主要起到一個橋樑作用,這個橋樑好不好,直接影響溝通,直接影響到我們是否能夠完整、全面、深刻、生動地對外宣傳我們的方針政策和立場。"


其實與我們外宣傳工作投入了大量資源相比,外宣的宣傳效果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我國對外宣傳工作尚停留在讓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這一層面上,而要讓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國,讓海外受眾真正聽到我們的聲音,接受和認同一個真實的中國,從而樹立國家良好的國際形象,營造友好的國際輿論環境,所以我們就需要像張京這樣優秀的翻譯官和大量的外交人員的努力




隨著張京能力越來越好,她翻譯工作的一個努力方向,就是一定要完整複述出講述人的意思,並且結合聽眾當地的習俗和禮節,讓聽眾聽得懂,聽的舒服。在確保忠實原文的基礎上,使譯文更加生動順暢。實踐證明,按照這種要求來執行,受到了聽眾們的普遍好評。

外交翻譯及相關話題外交翻譯向外界傳達的是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等關係到國際局勢、國際關係的信息,關係重大。外交翻譯最特殊的一點在於外交翻譯人員既是外交官,又是翻譯。外交翻譯的內容政治性強、政策敏感度高。周恩來總理曾說:「翻譯同志必須注意在政治上的躍進,必須注意當前的外交鬥爭,並且在經常的討論和學習中求得政治上的提高,否則無法勝任翻譯工作。




翻譯的歷史十分的悠久,可以說翻譯是一種古老的人類活動。沒有翻譯,就不可能有不同的部落和民族間的交流,也不可能有國家的存在。


語言能力可以說是翻譯者最為重要的能力。包括翻譯者對語言體系、語言規範與習慣用法、辭彙構成及語法體系這些方式方法的全盤掌握。


對於翻譯員來說,交流的範圍和目的、語言手段的選擇和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文決定的,並不取決於其本人的意願。


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員必須具備翻譯過程中使用的兩種語言的全面語言能力,既有能夠感受語言里蘊含情感的能力,也要能準確傳達出另一種語言里蘊含的情感。




在當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準確、快速地把大量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和觀點從中文翻譯成外文,再通過各種媒介和渠道向國外人們,傳達的跨國界、跨語言、跨文化的信息成為我們外交人員的一個重要問題。優秀的翻譯可以通過信息交流和思想傳播活動,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建構中國並且可以構建國際形象,增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也是以張京為代表的翻譯工作者的偉大目標。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我國將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外交翻譯的任務只會越來越重,對外交翻譯的要求也只會越來越高,外交翻譯的舞台也會越來越大。年輕一代翻譯人員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正努力發揚老一輩翻譯家留下的優良傳統


經過多年的發展,外交翻譯的人員選拔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制度,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人才進入到外交部工作學習,就像張京一樣,越來越多有能力的青年人,代表著國家,走到國際舞台上,為我們國家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