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勝選演講承諾「治癒美國」,專家:美政治內戰序幕剛剛拉開

2020年11月10日19:36:04 國際 1670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報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率先獲得270張選舉人票,贏得大選。此後,拜登將自己的推特認證更改為「當選總統」,並開始著手準備組建新政府,包括建立「過渡網站」、公布13人的新冠疫情工作組名單等。

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這邊,他本人仍未承認敗選,其法律團隊更是在多個關鍵搖擺州持續發起法律挑戰,試圖翻轉結果。但CNN等多家美媒稱,特朗普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妻子梅拉尼婭已經開始勸他接受這一結果。

2020年美國大選註定不尋常:新冠疫情持續蔓延、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社會撕裂愈發嚴峻,郵寄選票成為主要投票方式、全國投票人數創歷史新高、大選結果遲遲「難產」、一方宣布勝選但另一方拒絕承認……

如今,美媒預判即將年滿78歲的拜登將入主白宮,他本人則在7日晚的勝選演講中承諾「治癒美國」。但美媒預判的結果尚不算「官宣」,正式的結果還需等待12月14日各州選舉人團舉行投票、次年1月6日國會對選舉人票進行計票,再由國會宣布勝選人。

回看這場大選,拜登為何能頻頻將關鍵州「翻藍」?這場大選對於美國有何特殊意義?新京報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聽他解讀美國2020年大選中的「勝與敗」,以及這場大選對於美國未來走向的影響。

拜登勝選演講承諾「治癒美國」,專家:美政治內戰序幕剛剛拉開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為何落後?

新京報:美媒紛紛預測拜登贏得大選,你認為特朗普得票數為何落後於拜登?

楊希雨:我認為特朗普目前處於落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政策原因和技術原因。

政策原因,最主要就是疫情應對不力,這極大地影響了他的選情。其實,今年美國選民最關注兩個問題——經濟和疫情。經濟上,雖然整體經濟形勢不是很好,但大部分民眾認為他的經濟政策和經濟執行力會比拜登好。然而,在疫情問題上,大家都認為他做得不好,很多科學家發表聯名公開信指責他疫情應對不力,導致他流失了很多選票。很多選民原本並不是很反對特朗普,但美國的疫情改變了他們的投票決定。

技術原因,指的是今年郵寄選票的投票方式。今年大選和往年非常不一樣的一點是,郵寄選票的比例非常高。而郵寄選票比例高造成參加投票的選民大增——今年的投票率也是100多年來最高的。不過,增加的投票選民,尤其是郵寄選票的增量部分,大部分是社會中下層和窮人,他們的政治取向一般都是傾向於民主黨的。這些群體以往投票意願都不高,但今年除了競選過程中民主黨一再動員投票外,郵寄選票讓他們參加投票的過程也便捷了很多。他們不用跑老遠去排隊投票,政府把選票直接寄給他們,他們只要填好再用政府給的信封寄回去就好,連郵票都不用自己貼。所以我們看到,隨著計票繼續,郵寄選票湧入,拜登翻轉的情況越來越多。

拜登因何領先?

新京報:從拜登的角度來看,他因何而率先獲得了270張選舉人票?

楊希雨:今年的情況,拜登目前「勝選」的原因恰恰就是特朗普「落敗」的原因。一個是疫情問題,特朗普政策失當、抗疫不力,給拜登競選總統增加了有利因素。所以拜登在競選中一直強調疫情問題,承諾自己會認真抗疫、找到解決辦法,而不是像特朗普一樣推卸責任、淡化疫情嚴重性等。

第二方面也是郵寄選票,這種計票方式對民主黨就是更有利的。事實上,在大選日前,拜登和特朗普關於郵寄選票的攻防戰就開始了,特朗普一再強調郵寄選票不合法、會導致欺詐舞弊等,拜登則堅持郵寄選票是合法的。投票後,拜登也一直呼籲所有人保持耐心,計算每一張選票。

兩人得票數都破紀錄反映了什麼?

新京報:今年大選,拜登和特朗普都獲得了破紀錄的7000多萬選票,意味著什麼?

楊希雨:這其實反映了,拜登和特朗普都受到眾多民眾的支持。拜登是美國歷史上獲得普選票最多的總統候選人或者說勝選人;特朗普雖說敗選,但他的得票數也是破紀錄的,僅次於拜登。

這一方面體現的是,美國今年大選投票率創新高,總投票數大概1億5千萬,而其總人口才3.2億左右。另一方面,這反映了兩人都有廣泛的深厚的支持。兩人的得票數都超過7000萬,拜登是7500多萬,特朗普7100多萬,都比此前保持紀錄的奧巴馬要高(6800多萬票)。

而這一點其實也意味著,美國今年投票選總統某種意義上來看,是對美國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選擇。選民考慮的不是特朗普或者拜登個人,而是兩人的政策方向。投特朗普,那意味著贊成富人少交稅、窮人少領福利、擴大持槍權利、打擊非法移民等;投拜登,則意味著贊成富人多交稅、窮人享有更多社會福利以確保社會公平、嚴格控槍、包容移民等。兩個人在美國重大公共政策問題上,完全是相反的。所以,投特朗普就是希望國家向更右、更保守的方向發展;投拜登,則是希望朝著更左、更自由的方向發展。

目前更多人選擇了拜登,也就意味著更多人選擇了國家向左走。但投給特朗普的人相差也不大,其實也反映美國社會極化非常嚴重。

拜登若上檯面臨哪些挑戰?

新京報:拜登若順利上台,將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

楊希雨:拜登上台以後,必須解決三個如何的問題:一是如何給內爭降溫、團結兩派的支持者,也就是拜登自己所說的「治癒美國」。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的話,拜登執政將非常困難。從國會到政府、從政客到民眾,如果保持這樣的撕裂,美國很難繼續前行。因此,對於拜登來說,大選結束就必須讓這種嚴重撕裂的情況告一段落,努力彌合分歧,至少要讓兩派之爭降溫,實現國家的團結。

二是一項硬性任務,即如何有效控制疫情,儘快讓美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走上正軌。疫情是拜登能夠勝選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對選民的主要承諾之一,因此他必須儘快做好這件事情。因為如果他做不好,那不僅是他,之後民主黨人競選也會非常艱難。此外,這個問題不是政黨利益問題,而是事關國家利益的問題,解決不好的話,美國社會和經濟不穩定都會加劇。

三是如何在左右之爭激烈、左派內部分歧也很大的情況下,走出一條平穩的路,推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政策。目前來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民主黨內部激進的社會主義和溫和的自由主義分歧也很大,作為溫和自由主義代表的拜登在施政時,必須兼顧到多個方面的利益,因此這也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但整體而言,拜登上台初期,肯定會將資源和精力放在內政上。在外交上,拜登會對特朗普的外交進行結構性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首先回歸多邊主義道路,譬如重新加入世衛組織、巴黎氣候公約、伊核協議等,修正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政策;其次則是迅速修復和主要盟友的關係。

2020大選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新京報:今年的大選會如何影響美國未來的走向?

楊希雨:在我看來這次大選在美國歷史上是個標誌性的事件。若干年以後,人們再回顧這次大選,會給這次選舉定下定論——這次大選某種意義上是美國國家發展方向、國家道路的選擇。具體來說就是,美國到底要走民主黨式自由主義的道路,還是走共和黨式保守主義的道路。

事實上,美國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爭鬥是長期存在的,但二者之間的對立和分歧從來沒有今天這麼嚴重。如今,美國政治極化已經非常嚴重,表現出來就是,自由主義的民主黨和保守主義的共和黨兩者的政策差距越來越大。折射出的問題就是,美國民眾對於自由主義或是保守主義政策的需求和要求,差距也越來越大。換言之,保守主義的支持者希望國家回歸正宗的新教徒式宗教政治,遵從保守主義的基本規則和道德信仰;但自由主義的支持者如新移民之類,他們沒有新教徒的意識形態,更主張新的美國精神、遵從自由主義的傳統。

因此,這次大選就是自由主義道路和保守主義道路的選擇,是美國公民對美國應該往哪個方向走的公投。所以才出現了7000多萬對7000多萬的局面,這體現的就是美國民眾在政策方向上的對立,也是兩個政黨候選人政策方向上的對立。

從更深層次去解讀的話,美國正在進入第三次國家轉型的歷史時期。美國每過七八十年就會發生一次國家轉型的革命或變革。第一次是南北戰爭,這是選擇美國走以奴隸製為主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還是以自由僱傭勞動為基礎的工業現代化道路。北方贏了,所以美國走了後一條道路,也就是自由競爭的私人資本主義。第二次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極限後,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也就是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時期。這個時期倒逼美國出台了羅斯福新政,從體制上改革了美國的國家制度,美國從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走向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之後,美國迎來了黃金髮展期。

但到了如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也走到了歷史極限,美國的國家制度又需要結構性的變革,也就是第三次變革轉型期。但目前的問題在於,目前兩黨的爭鬥本質上代表的是國家轉型方向的選擇,到底是拜登的自由主義,還是特朗普的保守主義,兩派支持者的對立、極化非常明顯。

近期,美國出現了會不會爆發內戰的問題。我認為,軍事形態的內戰不會爆發,但美國政治上的內戰已經展開了,這次大選就是美國政治內戰的一個序幕。接下來,拜登上台政治內戰也不會結束,因為他面臨的是一個撕裂的美國,是一半支持特朗普、一半支持他的美國。因此,美國的第三次轉型,需要經歷幾輪的政治鬥爭、政治內戰才能解決。美國現在就處在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到底往哪兒走,取決於美國接下來一段時間政治內戰的結果。

中美關係會有什麼變化?

新京報:拜登若上台,會給中美關係帶去什麼改變?

楊希雨:我認為,拜登上台之後,中美之間存在一個良性互動的機遇。這指的是,如果中國或者美國主動出手,釋放一些積極信號,雙方會出現良性互動,使得前段時間自由落體式惡化的中美關係穩定下來。因為中美關係惡化,深深地傷及到了中美雙方的利益。但是從中長期來講,中美全面競爭的態勢已經不可避免。關鍵在於,中美是會進入惡性競爭,還是進行有控制的、良性競爭,接下來這段時間也非常關鍵。

文/謝蓮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李三江,被查 - 天天要聞

李三江,被查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監察組、河南省紀委監委7月9日消息: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李三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河南省洛陽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美國上訴法院推翻FTC「一鍵取消」訂閱規則,消費者權益保護受挫 - 天天要聞

美國上訴法院推翻FTC「一鍵取消」訂閱規則,消費者權益保護受挫

IT之家 7 月 9 日消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旨在規範訂閱服務自動續費行為的「一鍵取消」規則(正式名稱為「否定選擇規則」)被美國第八巡迴上訴法院裁定撤銷。這項原定於 2024 年實施的規則,要求企業在提供訂閱服務時必須明確告知用戶條款細則和取消方式,並簡化退訂流程。法院在裁決中指出,儘管法官們並不支持企...
關鍵時刻,印度投下贊成票!特朗普攤牌,全球孤立金磚11國 - 天天要聞

關鍵時刻,印度投下贊成票!特朗普攤牌,全球孤立金磚11國

在特朗普發出「關稅最後通牒」之後,11個金磚國家正式成員國和10個金磚國傢伙伴國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共同商討維護全球多極化發展趨勢。讓特朗普意外的是,「萬斯的老丈人家」印度非但沒有繼續當「攪屎棍」,反而在關鍵時刻投下了贊成票。
伊朗總統對話特朗普「自己人」 不僅談核武還自曝險遭暗殺 意欲何為? - 天天要聞

伊朗總統對話特朗普「自己人」 不僅談核武還自曝險遭暗殺 意欲何為?

美國媒體人塔克·卡爾森7日發布了對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的線上專訪。在採訪中,佩澤希齊揚談到了伊朗核問題,聲稱伊朗從未、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尋求核武器;伊朗不反對談判,但前提是要重建對談判進程的信任;還稱其本人曾險遭以色列暗殺等細節。伊朗總統為何在此時接受美媒的專訪?該專訪釋放了什麼信號? 伊朗總統對伊核...
泰國內閣撤回備受爭議的賭場合法化法案 - 天天要聞

泰國內閣撤回備受爭議的賭場合法化法案

在泰國總理因道德調查被停職後,泰國內閣於本周二決定撤回一項旨在使賭場合法化的爭議性法案。財政部副部長朱拉潘·阿蒙威瓦(Julapun Amornvivat)表示,政府目前只是「暫緩」法案實施,計劃在更合適的時機重新提交。他指出,當前政治局勢及內閣改組是此次撤回決定的關鍵原因。該法案也被稱為「娛樂綜合體法案」,最初於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