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和普京的一通電話備受關注,然而,在長達近一小時的通話結束後,特朗普卻給出了一句「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算上這次,已經是美俄元首今年第六次通話,在俄烏衝突愈演愈烈的當下,特朗普那句「沒進展」的坦白像面鏡子,照出他強人政治虛張聲勢的面孔,也映著中國式外交的長遠。
通話內容與坦白
莫斯科時間7月3日下午,克里姆林宮的熱線再次接通華盛頓,普京剛結束與俄羅斯商界代表的會談,特朗普已在白宮戰情室守候多時,這場預定一小時的談話,最終以58分鐘收場,比五個月前兩人暢談125分鐘的和解氛圍,縮減了一大半。
通話的開場普京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他祝賀特朗普喜獲第11個孫輩,又提前祝福美國獨立日,甚至提起1776年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拒絕出兵支援英國鎮壓美國獨立的「歷史情誼」。 一番暖場過後便刀槍直入,當特朗普要求「立即停火」,普京的回應直戳核心,俄羅斯絕不放棄在烏目標,且和談只能是莫斯科與基輔的「雙邊事務」。
通話結束後,特朗普被記者追問是否取得突破時,他眉毛一揚說道「沒有,我沒有任何進展」,這句脫口而出的大實話,讓在場美媒集體失聲,要知道半年前他剛重返白宮時,還在社交平台豪言「24小時結束戰爭」,如今親口承認外交努力歸零,無異於自揭底牌。
耐人尋味的是同步發生的軍援變局,就在通話前兩天,五角大樓突然扣下運往烏克蘭的「愛國者」導彈、毒刺防空系統和精確制導炮彈,當澤連斯基緊急斥資150億美元求購防空網時,特朗普輕飄飄甩出一句:「我們自己也需要這些武器」。
特朗普坦白背後的困境
通話結束後特朗普的這番「坦白」看似隨意,實則戳破美俄關係三層病症。
首當其衝的是軍援把戲的穿幫,俄總統助理烏沙科夫事後透露,通話全程未提美國暫停武器輸送,這種刻意迴避,暴露特朗普既想縮減援助又怕擔責的矛盾,而烏克蘭外交部召見美國外交官的抗議行動,更讓白宮陷入「失信於盟友」的尷尬局面。
其次是談判主導權的爭奪,普京那句「美方不應積极參与」,直指特朗普團隊最敏感的神經,早在6月伊斯坦布爾會談時,俄方代表就曾強硬要求美國外交官離場,堅持俄烏雙邊對話,俄方要的是將美國踢出棋局,而特朗普暫停軍援的舉動,恰似給俄羅斯遞了把刀。
最後是特朗普個人外交神話的破產,他曾誇口「與普京私交甚篤」,5月通話時兩人甚至互稱「唐納德」和「弗拉基米爾」,聊到不願掛電話。
但此次普京一面暢談能源合作,一面在烏克蘭問題上寸步不讓,親昵稱呼掩蓋的是赤裸裸的國家利益,當特朗普抱怨「對衝突很不滿意」,俄軍無人機卻在通話當晚發動空襲,戰場比外交辭令更誠實。
而歐洲的警覺早已寫在行動上,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美俄通話次日宣布新制裁,德國總理朔爾茨重申繼續軍援烏克蘭,用行動抵制特朗普的「背鍋論」,連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力挺的「教廷調停方案」,也被德法視為架空歐盟的陷阱。
中方的遠見與西方的誤判
特朗普的「坦率」震驚西方時,中方的反應顯得意味深長,今年5月美俄元首通話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僅用三句話定調,稱「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的努力,支持俄烏直接對話談判,支持政治解決危機」,這份早被西方忽略的聲明,如今看來字字千鈞。
而中國對美俄關係的預判,建立在對普京戰略底牌的清醒認知上,俄方所謂「消除衝突根源」,實指北約東擴的地緣威脅,而特朗普熱衷的「戰後美俄貿易暢想」,不過是鏡花水月。
當特朗普陶醉於私人外交時,中方早已看透,普京的妥協上限永遠在俄羅斯安全紅線內,絕非領導人交情能撼動。
更深刻的誤判在於西方陣營自身,歐盟一邊擔憂特朗普「出賣烏克蘭」,一邊又幻想借美國施壓迫俄讓步,這種戰略精分導致的實際後果是俄軍控制烏東18%領土後,普京的談判要價已從「去軍事化」升級為「承認新領土現實」,而特朗普的軍援收縮,正為俄羅斯送去了籌碼。
回頭看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堅持的「三支持」原則,恰恰避開所有陷阱,拒絕選邊站隊保留調停空間,倡導雙邊談判尊重當事國意願,政治解決導向可持續和平。
參考資料
和普京通話後,特朗普又不高興了 中國新聞周刊
俄總統助理:美俄元首通話結束 時長約1小時 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