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失利後,美國盟友紛紛倒戈,特朗普開始做好最壞打算,要求每年軍費不得少於1萬億美元。這些「背刺」美國的盟友都有誰?特朗普增加軍費是否意味著關稅戰之後還有軍事戰爭呢?
自中美日內瓦會談已經過去2周時間,中美雖然進入了休戰,但全球局勢明顯出現了變化。首先是印度一改萬斯訪印期間的態度,宣布要對美國商品加征進口關稅,以回應美國日前對印度鋼鋁加征的25%關稅。
要知道,美印雖然沒有簽署協議,但莫迪政府為表誠意,而在萬斯訪問期間對中國鋼鐵加征臨時關稅,雖然比例不高,但在全球局勢動蕩的背景下,主動得罪中國就是最好的「投名狀」,特朗普也不疑有他,並計劃和印度達成進一步的貿易協議,以此為樣板和其他國家進行談判。不過特朗普沒想到莫迪「背刺」的如此之快,儘管莫迪政府幾天後就改口,承諾對美國商品零關稅並派遣代表前往美國磋商協議,但特朗普明顯已經不再信任印度。
其次是日本,23日當天,特朗普罕見的放低身段致電日本首相石破茂,希望雙方能夠就關稅問題達成共識。特朗普給出的條件是,保留10%的基礎關稅,25%的汽車關稅是談判底線。然而石破茂沒有討價還價,而是直接拒絕特朗普,並委婉的表示日本想要的是投資而不是關稅。儘管雙方都表達了期待下個月G7峰會期間的會面,但這場對話意味著美日再次談崩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話還卡在美日第三次談判前夕,三次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這意味著日本已經打定主意對美國強硬了。事實上,石破茂在此次關稅戰打響初期就明確表態,不會在關稅問題上對美國做出巨大讓步,而開打一周後特朗普宣布為期90天的「豁免關稅」也疑似是日本機構大幅度拋售美債導致的。作為美國最大的「債主」,日本手中捏著萬億美債,現在又有中國的成功案例,石破茂更加堅定自己對美國的強硬態度,哪怕特朗普親自致電都不行。
最後是歐盟。就在特朗普和石破茂不歡而散之後,當晚特朗普就扔出「重磅炸彈」,宣布對歐盟加征50%的關稅,並痛斥歐盟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來佔美國便宜的,還動不動就對美國商品設置貿易壁壘、對美企高額處罰等等。所以特朗普決定對歐盟加稅,將「失去的都拿回來」。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特朗普針對歐盟顯然不止這些原因,在特朗普制裁歐盟的前幾個小時,德國新任總理默茨主動致電中方,希望能夠和中國在多領域合作更進一步,強化戰略夥伴關係,實現雙贏局面。中方也給出了積極回應,讓德國鬆了一口氣。
而在默茨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致電中方,說的話和默茨差不多,但也是暗示會在立場上支持中國,換取商務部取消對歐洲白蘭地的關稅制裁。不過中方的外交聲明中並未提及這一問題,只強調中方支持歐洲戰略自主,願同法方加強合作等等。雖然特朗普對維繫美歐關係並不感冒,但他也不允許這些盟友向中國靠攏,所以特朗普惱羞成怒之下,對歐盟發起制裁也不是沒有可能。
基於上述這些盟友的倒戈或背刺,特朗普終於清楚了自己應該用什麼手段回擊,那就是強大的軍事力量。據美媒報道,當地時間5月24日,特朗普出席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並在公開演講時著重提到了4點內容:聚焦主業、拒絕多元化、關注戰爭新趨勢和強調擴軍的必要性。
軍隊的主業是幹什麼的?除了國防就是戰爭,而特朗普任命海格塞斯這個電台主持人擔任國防部長,目的就是要用保守派的方式對美國軍隊進行改革,尤其是祛除多元化。至於戰爭趨勢和擴軍的必要性,特朗普以俄烏衝突為例,他表示俄烏衝突作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現代化戰爭,是新型作戰的重要模式,所以美國要關注和研究,而美國政府將提供每年1萬億美元的軍費作為支持,不會出現一美分的削減。
這讓外界看到了特朗普想要強軍的決心,再加上他對格陵蘭島、加拿大、巴拿馬運河的覬覦,都說明特朗普不再是被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美國總統,而是一個具有野心和狡詐思維的商人總統。
不要忘了,特朗普是4年任期,僅100多天就搞出了關稅戰這樣波及全球的大規模經濟戰,那麼在美國國力衰退的背景下,軍事戰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