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5月22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國際聯絡部主辦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媒體圓桌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辦,來自中國和14個中東歐國家的40餘位媒體代表圍繞「人工智慧時代的媒體責任」主題進行交流研討。中國記協書記處書記吳旭出席並作主旨發言。她強調,面對新技術浪潮的到來,我們既要擁抱讓效率提升,抓住人工智慧技術助推媒體變革的發展契機,又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防範化解技術濫用可能引發的風險,履行媒體責任,為建設更加美好世界匯聚強大的媒體力量。

與會中外媒體代表圍繞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的傳統媒體轉型、媒體公信力、行業規範、社會責任、人才競爭等話題深入交流探討,中方媒體代表在會上圍繞人工智慧在新聞業務中的創新應用做了經驗分享。環球網主編杜京翰提出,環球網近年來在探索AI與文化傳播融合的路徑中,嘗試讓「文物自己說話」——通過AI生成內容,讓歷史文物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傳統文字說明或紀錄片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這類新方式,不僅拉近了與海外受眾的心理距離,也促進了文化間的相互理解。

人工智慧技術為新聞媒體帶來變革發展的新機遇,在賦能媒體行業的同時也催生出種種風險,帶來價值爭議和治理難題。巴爾幹新聞網記者埃爾維斯·喬沙伊說道,「作為一名年輕記者,我深切感受到AI技術對新聞行業的深遠影響。未來,我們需要用批判性的思維駕馭AI,確保新聞的真實性與質量,真正實現技術與專業的有機結合。」

「AI不會罷工、速度飛快、成本低廉,這對企業也許是利好,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涉及的人權、隱私保護以及法律規範問題。」中東歐國家記者團團長斯特凡·勒戴亞努表示說。針對人工智慧為媒體行業所帶來的機遇與風險,他強調,在全球缺乏統一標準的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可以在媒體領域攜手合作,探索在AI時代構建共同標準的可能。中外記者還就「國際記者之家」建設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合作建議,期待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和技術合作,共同推動媒體行業在變革中堅守真相,在創新中擁抱未來。

中國—中東歐國家媒體圓桌會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框架下媒體交流的重要品牌活動。圓桌會舉辦前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與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組織開展中東歐國家記者團在華訪問活動,記者團先後赴北京、西安、寧波、紹興、杭州等地開展主題採風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