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前夕,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卻被對手批評「過於親華」,支持率一降再降,他真的親華嗎?
李在明
自從韓國大選開啟之後,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就一路順風順水,先是輕而易舉擊敗了三名黨內競爭對手,拿到了總統候選人名額。
在他正式報名參加大選之後,支持率也是一路領先,最高時一度達到51.2%,力壓所有對手。
國際社會和廣大網友也一致認為,他大概率會成為下一屆韓國總統,畢竟領先的太多了。
然而,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大選前夕,他的支持率卻一跌再跌。
李在明
5月19日,韓國民調數據出爐,李在明的支持率為50.2%,雖說依舊遙遙領先,但卻比上個調查跌了1.9%。
不過,民調數據出現波動倒也正常,畢竟每次民調選擇的樣本都不同。
但沒想到的是,僅僅5天之後,民調機構公布的一份最近數據顯示,李在明的支持率居然跌到了45%,比最巔峰時,跌了足足6個百分點。
而誰也不知道,當下一份民調數據出爐時,還會不會繼續下跌。
有分析認為,李在明的支持率之所以連續下跌,或許和競爭對手攻擊其「過於親華」有關係。
攻擊李在明親華?這是咋回事呢?
信源:環球網 2025年5月24日 關於「韓國總統選舉臨近 李在明領先優勢大幅減少」的報道
信源截圖
其實,事情還要從5月18日的電視辯論說起。
當時,韓國4位候選人齊聚一堂,就韓國的外交政策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簡單來說就是討論應該親華還是親美,
其實,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都認為應該親近美國。
而李在明則有不同意見。
他覺得,韓國未來要做的是努力推動國家發展,美韓同盟固然重要,但也需要維護好與中俄等周邊國家的關係。
金文洙
而在與台灣問題上,李在明的立場也很鮮明:兩岸問題和韓國沒有任何關係,韓國沒有必要介入台海問題。
而在美韓貿易方面,他則主張不要急於和美國達成協議,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不打算接受美國強加的關稅。
從韓國利益的角度來看,李在明的主張沒有絲毫的錯誤,畢竟摻和台灣問題、得罪中俄對韓國而言確實沒有半點好處。
然而,就是這番肺腑之言,卻遭到了其他候選人的瘋狂圍攻。
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
他們指責李在明的言論「過於親華」,認為韓國就應該跟隨美國的腳步,尤其要插手台海事務。
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信源:觀察者網 2025年5月20日 關於「韓國總統大選辯論:被指過於「親華」,李在明稱「不能全盤押注美國」的報道
信源截圖
電視辯論結束之後,其他候選人抓住李在明的言論不放,利用媒體大肆炒作,一時間,批評他「過於親華」的報道滿天飛。
而這就給李在明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因為近兩年,由於尹錫悅追隨美國的腳步站在了反華的立場上,導致中韓兩國民間對立情緒嚴重,不少韓國人有很深的反華情緒。
如今,經過媒體的大肆渲染,導致一些民眾認為李在明「親華」,遂不再支持他,這也就是其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這些韓國民眾完全是被媒體誤導和愚弄了,因為李在明壓根就不親華。
李在明
比如今年2月14日,李在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談到了韓國未來的外交關係,他表示韓國不能疏遠中國,因為承受不起代價。
這句話被不少人解讀為李在明主張親華,說實話,大錯特錯。
因為他隨即又表示:對韓國來說,美國至關重要,與美國關係惡化帶來的損失,將比只站在中國一邊帶來的損失更大
看到沒有,李在明的立場很明確,他認為相比於中國,美國對韓國更重要,有這樣的親華派嗎?
美韓
可能會有人問,既然李在明不親華,那為何呼籲不介入台灣問題呢?
原因很簡單,不符合韓國利益。
一旦韓國插手台灣事務,那必將遭到中國的強力反擊,要知道,韓國工業極為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和市場。
而據網上數據顯示,2024年,中韓貿易額為2.33萬億元人民幣,韓國對華貿易順差為2516億元。
若是韓國遭受中國反擊,每年數千億人民幣的貿易順差美國會補償嗎?
顯然不會。
這就是李在明呼籲不參與台灣問題的原因,他不想看到韓國有朝一日成為美國的替死鬼。
李在明
綜合來看,李在明並非是所謂的親華派,準確的說,他是「對華務實派」。
他主張對華保持友好關係,是因為這麼做能掙到更多的順差,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符合韓國的國家利益,而並不是他在意識形態上親近中國。
說實話,中國人最想看到的就是李在明這種務實的政客,就像當初的文在寅一樣。
因為這種政客是正常人,容易打交道和講道理。
最重要的是,只要是頭腦清晰,一心為了國家利益著想的政客,他一定不會和中國交惡,畢竟中國的體量在這擺著,正常人誰願意失去這麼大一個市場呢?
至於其親不親華,說實話根本無所謂,他又不是中國人,要他親華幹啥?
李在明
小編上述對李在明的評價,金文洙等人並非是不懂,事實上,作為積年老吏,他們看的比誰都清楚。
但為了選票,他們不在乎,哪怕是昧著良心愚弄百姓,說實話,這是對韓國國家利益的極不負責。
而更可笑的是,還真有一些蠢貨被煽動,真是挺可悲的。
現在討論最後一個問題,未來李在明還有機會登上總統大位嗎?
以小編之見,最終韓國總統之位大概率還是他的,畢竟其支持率還處於大幅領先地位,這就說明絕大多數韓國民眾是認可他的主張的。
再者來說,競爭對手何事實依據的攻擊,一會削弱自己的競選主張的公信力,或許他們能得意一時,但當民眾冷靜下,自然知道誰對誰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