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和參加政協聯組會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省委工作安排,3月下旬至4月底,省政協組織開展「推動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深度走訪調研,深入學習宣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總結我省相關工作經驗成效,分析研究堵點卡點難點問題並提出對策建議,為助力經濟大省挑大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貢獻智慧力量。
學習先行準備在前,
築牢思想理論基礎
全國兩會閉幕後不久,省政協十三屆四十次主席會議審議通過深度走訪調研和專題調研工作方案,明確參考選題、工作安排和有關要求,分別由主席會議成員帶隊,圍繞「推動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引領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等5個方面破題,開展深度走訪調研。結合相關重點協商議題,明確10個專題調研課題,由主席會議成員牽頭負責,各專委會牽頭參與,認真開展專題調研。
為切實築牢走訪調研的思想和理論基礎,調研開始前,各調研組分別牽頭組織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學習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相關文件,進一步了解掌握相關政策舉措。「我們梳理編印了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以來有關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提案選編、大會發言選編、聯組會議發言、社情民意信息等參閱資料,供委員們在調研前參考。」省政協辦公廳有關負責同志說。
通過前期學習和準備,大家更加深刻領悟到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蘊含著深遠的戰略考量,對走訪調研主題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落實經濟大省挑大樑責任,我們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立足『多出』,夯實『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這個融合的基礎,以更加健全的體制機制增強科技競爭力。」
「江蘇具有科教人才資源和產業基礎雄厚的雙重優勢,要進一步暢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融合途徑,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重,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我們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從科技和產業兩個領域實現更高層級、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
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研究院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為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持續提供技術支撐?」「大家對進一步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和產業轉化平台還有什麼意見建議?」「如何更好發揮高校優勢作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4月15日,省政協主席張義珍率隊到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生物醫藥谷、東南大學等,深入了解科研院校實踐經驗,廣泛聽取省政協委員和科技人員意見建議,探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對策措施。
同樣在4月份,結合做好「修訂《江蘇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立法協商會準備工作,省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前往蘇州、南通進行專題調研,並面向全體省政協委員開展網路議政,多方面收集意見建議。
走訪調研期間,調研組的足跡遍布我省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共走訪50多位全國和省政協委員、科研人員。調研組一方面積極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的方針政策,解讀省委省政府政策措施,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推動各方面持續堅定信心、鼓足幹勁,共同為經濟大省挑大樑營造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堅持集思廣益,通過召開小型座談會、「一對一」訪談,面對面詳細了解情況,聽取有關方面意見建議,共同探討問題對策措施。
「勇立潮頭」「勇挑大樑」「創出一片天地」是走訪調研中大家提到的高頻詞。大家深切感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紮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完善成果轉化制度機制建設,激發全省創新創造創業活力,更加堅定了共同擔好推進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重大使命的信心。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立足崗位獻計出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5月9日下午,省政協組織10位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結合前期走訪調研了解的相關情況,與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坐在一起,圍繞修訂《江蘇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開展立法協商。
如何破解技術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研究成果與企業需求脫鉤的矛盾,從源頭提升科技成果供給質量,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院長肖睿委員建議打造「需求牽引」轉化生態,建設「產業需求圖譜」資料庫,推動高校按需定向研發,同時理清教師和高校之間責、權、利的關係,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謝婧婧委員提出探索建立「企業出題、專家答題」的需求導向機制,讓企業深度參與確定研究方向、項目評審等環節,推動科技研發從源頭對接市場需求。
圍繞健全高效能、市場化科技成果轉化平台體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環境與工程研究室主任江和龍委員建議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前期的研發和孵化扶持力度,促進中試和熟化基地開放共享。中國藥科大學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處長錢海委員提出「建立跨區域的創新聯盟和協同創新平台,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
用最優服務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以法治促進科技成果更好轉化。省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陶國中,河海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廣華委員和省土木建築學會秘書長盧紅標建議在《條例》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外延以及「成果權利歸屬」「成果轉化途徑」等內容,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法治化。「可以探索加快AI賦能知識產權管理,實現科研成果精準量化評估、動態跟蹤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可視化展示。」民進蘇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於亞萍委員說。
聚焦健全高標準、多元化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育引進體系,「建議在高校設立技術轉移崗位,支持技術經理人通過全職+兼職的方式參與轉化服務。」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沈永明委員說。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林軍委員建議,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設立成果轉化特殊貢獻獎,為成果轉化人才開闢綠色通道。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方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