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察覺局勢不對,巴基斯坦和中國聯手得到3張「底牌」,印度正失去最大優勢,於是主動拉攏32國試圖對中國搶先出手。中巴聯手對印度來說構成了哪些「威脅」?莫迪聯手32個國家又會如何對華出手呢?
自5月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數十年來最大規模衝突後,南亞地區局勢持續緊張,但隨著印度在交火期間連續吃虧,以及中國出面定調「周邊不許生亂」的態度,印巴雙方在5月20日達成共識,雙方將在5月底前將近期衝突部署的增援部隊悉數撤離。然而印巴就克什米爾地區對峙了數十年,只要領土問題沒有解決,那麼雙方就沒有徹底和解的可能。事實上,除了交火問題之外,最讓莫迪政府擔憂的還有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這將直接擊潰印度對巴鐵的優勢。
首先是水源問題。4月下旬克什米爾地區爆發恐襲事件後,印方不由分說的指認巴基斯坦是幕後黑手,邊境小規模交火後就威脅切斷對巴基斯坦的水源,並開閘放水導致巴鐵境內多個地區承受人為洪澇,農業和平民財產損失嚴重。對此,國際問題學者高志凱表示,印度這種行為已經可以被視為戰爭罪,他建議中國牽頭和印巴兩國達成協議,任何國家不得用切斷水源的方式進行威脅,否則上游第三方國家有義務進行對等處理。雖然印度是巴基斯坦的上游國家,但中國卻是印度的上游國家,這意味著印度利用水源對巴鐵「卡脖子」的優勢徹底失效。
其次是外交領域。在此次印巴交火事件爆發後,美國雖然象徵性的提供了一些炮彈,但實際上是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態度拱火,特朗普態度冷淡的表示印巴雙方會處理好分歧;俄羅斯、法國、英國均以沉默回應,甚至聯合國都一反常態的沒有召開安理會緊急會議,只有中國下場斡旋。考慮到中巴之間的關係,莫迪算是看透了國際社會對待印度的立場,這意味著如果未來還有衝突發生,失去了國際社會的支持,印度單獨面對有中國支持的巴鐵勝算太小。
最後是武器裝備。此次印巴交火期間,印度損失6架戰機,其中4架是四代半的法國陣風,此外無人機也損失553架;而反觀巴基斯坦戰機零損失,無人機損失僅有78架。這也是為交火戰損圖公布後印度網友集體破防的原因,數據簡直辣眼睛。
而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夠打出這樣的操作,主要是中國裝備起到的決定性效果,例如:殲10C、梟龍、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等等。雙方雖然宣布撤軍,但莫迪擔憂巴基斯坦會趁熱打鐵和中國達成更多的軍售協議,這讓印度的處境愈發被動,甚至會直接改寫南亞局勢。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開始將矛頭對準中國。據俄衛星社消息,5月21日當天,來自印度四個邦的政府代表以所謂的「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為由組團竄台,試圖和台灣地區在電子信息和人工智慧等高科技領域進行合作。然而然而台灣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理由與島內進行官方層面的接觸。印度作為中國鄰邦、聯合國成員之一,應該非常清楚中國的立場,但這種明知故犯的行為已經超出了商業範疇,是對中國嚴重的政治挑釁。
除了竄台之外,莫迪政府還加速對外界宣傳「硃砂痣行動」的情況。早在5月13日,印方就對70個國家的外交人員通報了該行動的「成功」,但印度的實際戰損情況是瞞不住的,不論是反對黨領袖的指責還是西方媒體的唏噓報道,都讓莫迪臉色十分難看。所以他做出了一個決定:加強對外界宣揚印度在此次交火事件中的成功。
事實上,印度官方根本就沒有通報過自身的損失,反而還指責中國境內大肆報道「印度戰機被巴方擊落」是虛假消息,還在X社交平台上屏蔽了新華社、環球時報等國際新聞機構。日前,莫迪政府再次派遣7支外交宣講團,前往歐盟、印尼、馬來西亞等32個國家通報「硃砂痣行動」中印度「勝利」的詳細情況,並非為此準備了多達150頁的「真實資料」。
不得不說,印度的腦洞真的讓人搞不懂,但這也恰恰說明了莫迪政府的處境不容樂觀,他太需要一場「勝利」了,以至於要用宣傳虛假的地步來糊弄民眾,這樣的領導人又如何能夠帶領印度成為真正的大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