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2025年05月20日00:40:21 國際 4532

韓國總統大選進入倒計時階段,2025年5月17日,尹錫悅卻突然宣布退出國民力量黨,

而前總統朴槿惠的兩名親信李俊錫和黃教安先後遞交參選登記。另外,有力競爭對手在野黨候選人李在明則曾發聲,對外釋放出「台海無關論」,被外媒解讀為公開向中國「表明立場」。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距離6月3日的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還有短短十多天,不足以改寫民意,卻足夠決定勝負。一邊是保守陣營分裂愈演愈烈,一邊是進步派乘勢而上。在國際格局劇烈變化的背景下,這場原本被認為「勝負已定」的選戰,忽然起了風,方向也似乎正在發生微妙轉變。

韓國保守派徹底分裂,誰是真正的繼承人?

本屆韓國大選原本預計在四大候選人之間展開角逐,但隨著前總理韓德洙因民調不振宣布退選,局勢卻未趨於穩定,反而迅速演變為七人混戰。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而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朴槿惠舊部的「分頭出擊」——李俊錫和黃教安先後高調宣布參選,意味著保守派陣營的「共主」地位徹底解體。

按理說,朴槿惠在韓國保守派內部仍具備不可忽視的政治號召力。她雖身陷醜聞下台多年,但其影響力依舊深植基層。如今兩位親信各自為戰,不僅未能整合資源,反倒可能互相消耗選票,讓原本就分裂的保守派雪上加霜。

更複雜的是,李俊錫與尹錫悅曾是「命運共同體」,但因權力鬥爭早已決裂。如今李俊錫帶著「改革新黨」出戰,其矛頭所向不止在野,更直接指向舊主。黃教安的加入,則進一步稀釋傳統保守派的基本盤。這種「內部消耗式競爭」,恰恰說明保守派已無核心,裂痕不僅無法彌合,甚至已不可逆轉。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尹錫悅退黨「以退為進」,背後藏著最後的政治博弈

就在保守派分裂成團的同時,前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退出國民力量黨,成為選戰中最令人費解的舉動之一。他在聲明中宣稱「希望團結所有保守力量」,支持金文洙作為共同候選人,自己則「白衣從軍」,不再參與權力博弈。但這番話在韓國輿論看來,更像是一種政治上的「障眼法」。

退黨不是退出政治,尹錫悅看似讓權,實則布陣。他所推薦的金文洙被普遍視為「政治代理人」,不僅曾任京畿道知事,更是尹執政時期的重要政策執行者。

換言之,一旦金文洙當選,尹錫悅很可能仍將在幕後一手操控政局,既能保留政治影響力,又能規避當前身陷的法律風險。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必須提及的是,尹錫悅目前正因涉嫌「非法動用檢警權力」面臨內亂罪審判,已進行至第三輪庭審。若罪名成立,他極可能面臨長期監禁,而金文洙的勝選,便成為其「最後的翻盤機會」。因此,退黨舉動既是策略避險,也是博弈保身。

但問題在於:選民是否願意買賬?支持者是否願意相信「這只是一次政治犧牲」?

從目前民調趨勢來看,金文洙並未因此大幅提升聲望,而保守派內部的混亂反而讓進步陣營看到了機會。

中美緩和打破韓國內部操弄涉華議題的空間

保守派內部混戰,本可以通過「外交話題」拉高聲量,維繫選民關注。但意外的是,這一招如今也不靈了。原因很簡單——中美關係驟然出現轉向,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布對華讓步,聯合日內瓦聲明啟動關稅戰的「暫時停火」。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這一變動不僅打了韓國「遠華親美」派一記悶棍,也打破了執政陣營多年來利用涉華話題轉移視線的空間。

過去三年,尹錫悅政府頻繁利用涉華議題製造焦點,從炒作「台灣問題」到默許激進人士圍攻中國領事館,種種動作被外界認為是試圖取悅華盛頓,以此保住國內權力優勢。然而,這種極端外交策略終歸是「綁錯了方向盤」:如今美國自身都選擇「對話為先」,韓國若再炒作反華議題,只會顯得脫節和可笑。

這一幕也讓韓國民眾開始反思:我們的外交,難道只能做「跟隨者」?在大國之間的博弈中,韓國是否也需要找回自己的話語權?

李在明「台海無關論」釋放信號,企業界率先響應

相比之下,進步派候選人李在明則顯得務實得多。他在2024年的一場公開演講中表示,「台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務,與韓國無關」,並呼籲韓國內部不應再借涉台議題炒作情緒。這一言論迅速引發海內外媒體廣泛關注,被視為是明確釋放「對華善意」。

韓國大選臨近,朴槿惠親信參選,李在明釋放「台海無關論」獲支持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明此言並非空泛表態。其所在的共同民主黨一直主張「外交自主」「經濟實利」,尤其強調中韓關係對出口主導型經濟體韓國的重要意義。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1年至2023年連續三年,中韓貿易額均超過3100億美元。

多家韓企,包括三星、現代、lg等,都在中國有重要市場和供應鏈布局。李在明的表態為這些企業吃下「定心丸」。畢竟在國際市場極度動蕩的今天,穩定的對華關係幾乎等同於保障利潤來源。若未來政策朝向更加理性、平衡的方向演進,不僅對中韓關係本身有利,更能為韓國經濟注入穩定預期。

總結

十多天的時間,不長也不短,足以完成一次選民情緒的翻轉。從目前局勢看,保守派仍在混戰中無法整合,尹錫悅的「權謀退黨」恐難起實效,而李在明則在外交務實與選民共鳴之間獲得不少加分。

韓國選民一向理性,尤其在面對國家走向與國際關係時更傾向於選擇「少折騰」的選項。而如今的「七人戰局」,正是一次全民對未來路線的重新投票。

對中國來說,觀察韓國政局並非為了介入,而是要釐清方向,判斷未來中韓關係是否會迎來轉機。從目前趨勢看,親華、理性、務實的政治路線正在逐步取代偏執與冒進。而最終的結果,或許不僅決定韓國五年政策風向,也可能影響整個東北亞格局的走向。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多次性侵15歲少女,致其染病!36歲男演員被判刑 - 天天要聞

多次性侵15歲少女,致其染病!36歲男演員被判刑

據報道,2011年在新加坡出道的男星方威捷2024年6月與當時年僅15歲的少女多次見面,並發生性關係,其間無視少女的反對,未採取任何防護措施,導致少女感染HPV病毒,身心嚴重受創。5月19日他終於認罪,被判監禁40個月。
以總理首次承認加沙民眾處於饑荒邊緣 強硬表態將完成軍事征服 - 天天要聞

以總理首次承認加沙民眾處於饑荒邊緣 強硬表態將完成軍事征服

財聯社5月20日訊(編輯 史正丞)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周一發布短視頻表示,儘管從周一開始允許有限的人道主義援助進入加沙地帶,但此舉是為了擴大軍事行動。內塔尼亞衚衕時強調,這一回以軍展開大規模戰鬥,最終目標是控制整個加沙地區。(來源:X)作為背景,以色列與哈馬斯曾在今年1月中旬達成一份三階段停火協議...
英國脫歐後做出重大轉身:聯歐! - 天天要聞

英國脫歐後做出重大轉身:聯歐!

俄羅斯的威脅,加上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政府背離歐洲的政策,使得歐盟和英國的關係再度緊密起來。歐英簽署了多項協議,正在重塑雙邊關係。英國脫歐後與歐盟在倫敦進行首次峰會,為雙方合作奠定新基礎。
西班牙國家公園遊客扔巨石,或遭155萬重罰,視頻引爆爭議 - 天天要聞

西班牙國家公園遊客扔巨石,或遭155萬重罰,視頻引爆爭議

近日,一名遊客在西班牙歐洲峰國家公園的卡雷斯步道投擲巨石的視頻引發軒然大波。該行為可能導致最高20萬歐元(摺合人民幣155萬元)的罰款,將成為該國國家公園史上最重罰單之一。事件暴露出自然保護與遊客行為間的尖銳矛盾。事件發生於2025年5月,一名年輕遊客在卡雷斯步道懸崖邊將重達數十公斤的岩石推落峽谷,其同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