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是對「鄉巴佬」言論的最好回應!

2025年04月11日19:40:35 國際 4752

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喜劇演員沃爾特·馬斯特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條幾年前探店特朗普大廈的視頻,發現裡面擺放的商品幾乎都是中國製造。從帽子到襪子,各式紀念品都是中國製造,有的雖然撕掉了標籤,依然露出中國製造的印記。有網友稱,現在看這一幕簡直是諷刺意味拉滿。「美國一些人穿著中國製造的商品然後卻抨擊中國」「真的太奇怪了,虛偽到極致」。(據4月11日央視網報道)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是對「鄉巴佬」言論的最好回應!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這一幕讓人想起美國副總統萬斯近日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的一段話,在討論特朗普政府對華貿易政策時,萬斯稱:「我們向中國鄉巴佬(chinese peasants)借錢,來購買中國鄉巴佬製造的東西……」此言一出,舉世震驚。如此無知又缺乏禮貌的表達,連網友都聽不下去了,表示他應該到中國去看看,因為萬斯所謂的「中國鄉巴佬」生活幸福著呢,正享受著世界上最大的高鐵網路、最先進的電動汽車,擁有更實惠、更好的醫療保健、更便宜的食品雜貨。

萬斯的「中國鄉巴佬」之說不值一駁,只會讓全世界的美國人感到難堪,因為暴露的是自身的缺乏教養與觀念落後。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就是對萬斯言論的最好回應,也是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辛辣諷刺,就是嘴上拿中國製造說事,身體卻很誠實,美國人的生產與生活根本就離不開中國製造。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是對「鄉巴佬」言論的最好回應!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說明什麼?這是中國製造惠及全球的體現,可以驕傲地說,咱「中國鄉巴佬」的產品就是好啊,不怕誰瞧不起。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貨物貿易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出口的產品從傳統的家電、服裝等消費品,到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應有盡有。不久前,英國倫敦市副市長霍華德在深圳訪問時表示,「我每天上班乘坐的公共汽車是深圳製造的。我上班使用的手機也是深圳製造的。」這就是萬斯眼中的所謂「中國鄉巴佬」,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豐富產品和巨大福利。可以說,世界各地各層次的消費者,都享受著中國製造帶來的便捷生活,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也就不奇怪了。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好,萬斯的相關言論也好,潛台詞都是美國在全球化中失去了利益,在中美貿易中吃虧了,這也是不值一駁的借口。多份研究顯示中國商品顯著拉低了美國消費品價格,美國消費者是中美貿易的最大獲益者。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亮出所謂的「對等關稅」牌後,美國人開啟瘋狂囤貨模式就表明了這點。因為加征關稅會使物價上漲,增加生活成本,得趕緊先搶購一波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囤著。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這是對「鄉巴佬」言論的最好回應!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簡直是諷刺意味拉滿(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特朗普聲稱打關稅牌是美國經濟「不得不吃的葯」。這其實是開錯了藥方,吃錯了葯。因為加征關稅根本就解決不了美國的經濟問題。美國企業主莫爾森·哈特結合自身經驗,列舉了關稅救不了美國製造的種種原因,指出美國既缺勞動力,也缺技能,基建也不行,想造也造不了。莫爾森舉了個例子,他在中國的工廠體驗過組裝小零件,僅僅四小時後便放棄。當時他的速度僅有旁邊工人的四分之一。他認為,美國人更習慣坐在辦公室中搞資本運作,哪吃得了製造業的這個苦。

他說,世界上比中國人力成本更低的國家還有很多。但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強國,是因為刻進骨子裡的工匠精神、硬核的專業實力,還有全民對「勤勞致富」的信仰,加之一流的基礎設施。

莫爾森真是「內行看門道」。中國製造能贏得全球的青睞,是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的體現,是全球分工和市場競爭的結果。中國產品價格優惠、質量好、交貨快,當然受歡迎,背後是中國製造從業者的辛勤付出。

中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220多種產量居全球第一。在全球經濟格局中,中國製造覆蓋了從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產到產品組裝、銷售等各個環節,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要想排擠中國製造談何容易。

再說了,中美貿易本質上是互利互惠的。綜合考慮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本國企業在對方國家分支機構的本地銷售額三項因素,中美雙方經貿往來獲益大致平衡,不存在誰吃虧了。所以,拿關稅說事既不公平,也不會得逞。

中美貨物貿易差額既是美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必然結果,也是由兩國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格局決定的。有網友就指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不是中國買少了美國產品,是美國有的產品搞封鎖不賣,有的產品又沒得賣。

稍有經濟學常識就不難發現,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就是一支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受傷的「迴旋鏢」。這從特朗普大廈里幾乎都是中國製造,就能看到這一點。所以,荒唐地揮舞關稅大棒,真是愚不可及,可以休矣!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3小時!破案! - 天天要聞

3小時!破案!

離車上鎖 記得抽鑰匙。防範電動車被偷盜,離開車時,要隨時隨地鎖車,並將車鑰匙隨身攜帶。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著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著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著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