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15個包片指導組深入工程建設一線,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後,國家林草局開始對防沙治沙中存在的「不夠科學的問題」進行糾偏。
4月10日,國家林草局微信公號消息顯示,4月8日,國家林草局召開相關院士、專家座談會,全面分析「三北」工程攻堅戰情況,深入研究部署科學防沙治沙工作。
該消息稱,國家林草局經過上述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後,發現少數地方存在防沙治沙還不夠科學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地方在落實「以水定綠」上有差距,對水資源承載力考慮不充分;二是有的地方貫徹系統治理理念還不夠,對生態系統自然恢復和長期保護考慮不全面;三是有的地方項目前期工作不紮實,科學作業設計和按設計施工落實不到位。
國家林草局迅速組織院士、專家和相關科研單位進行研究,深入剖析問題原因,提出解決問題舉措,全力推動科學治沙落地落實。
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科學防沙治沙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的重要基石,是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的必然選擇,必須全面落實科學治理系統治理要求,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走科學、生態、節儉治理之路,以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堅持因害設防、綜合施治,合理布局封禁保護區、綜合治理區、科學利用區,分類指導,分區施策,有機結合。
針對個別地方一度出現了防沙治沙盲目樂觀、人定勝天的傾向,國家林草局表示,「要加強科普宣傳,普及荒漠化和沙化的成因、危害及科學防治方法,引導公眾正確認識防沙治沙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4月10日晚,國家林草局微信公號消息。
有關院士專家表示,要堅持以水定綠,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根據「三北」工程區水資源狀況,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要堅持系統治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要求,注重生態系統各要素的協同修復。
同時,堅持保護優先,區別對待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沙漠、沙地、沙化土地等,因地制宜、科學施治,充分發揮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要科學配置植被,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的植被類型和種植方式,合理選擇樹種草種,逐步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
此外,專家們還提出,要強化聯防聯治,統籌沙源區和路徑區、上風口和下風口、流域左右岸、上下游,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建立完善協同聯動機制,提升治理整體成效。做好產業發展,堅持治沙致富、增綠增收相結合,在適宜地區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沙產業,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生態學、林學、草學、地理學、水利學、氣象學等多學科協同創新,加快研究乾旱半乾旱區生態系統持續穩定性最優模式,不斷提升治理質量效益。
前段時間,個別地方違背科學規律,簡單地認為「越綠越優」,追求大面積、高密度、高固碳量、高產值的綠化效果,甚至有一些人盲目樂觀地認為,給沙漠來一條「圍脖」,鋪上草方格,就「終於不用再擔心家園被沙漠侵襲了」。
對於此類現象,2024年12月26日第一財經曾連續發表題為《荒漠在中國被「圍堵」,現在需有治理新思路》《專家:荒漠化地區大規模推廣「光伏+」需要慎之又慎》兩篇報道。報道引述專家的觀點指出,荒漠化防治的誤區在於簡單認為「越綠越優」,事實上在乾旱地區,「綠」可能會超越乾旱區水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承載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傅伯傑等專家表示,對荒漠化地區而言,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要處理好「人—水—地」三者之間的關係,其中水是荒漠化地區的第一約束資源和環境條件,是聯繫「人」與「地」關係的主線。在未分解土地利用類型、未明確土地利用需求、未識別土地利用程度、未考慮植被群落結構的情況下,僅靠「綠」作為荒漠化防治的成效指標值得商榷。

氣候變化下中國乾旱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的植被恢復力在近年來有所下降。攝影/章軻
荒漠化防治中的人與自然關係演化可以分為「粗放式開發、邊開發邊治理、區域聯防聯治、借自然之力」4個階段,中國荒漠化擴展的態勢已經得到基本遏制,但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調查顯示,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6.8%、沙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7.6%,荒漠化防治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農工黨界別小組一份《關於防範沙戈荒能源基地建設運行過程水資源失衡問題的提案》反映,沙戈荒基地生態修復模式帶來突出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調研發現,沙戈荒基地生態修復用水多為補給性差的地下水和冰雪融水,可持續性不強。如青海省共和縣光伏基地主要採用地下水進行生態修復,內蒙古達拉特旗基地用水則以地下疏干水為主。
「當前有很多從業人員形成了光伏可以治沙的誤區。」專家們表示,事實上,所謂的「光伏+治沙」「光伏+生態」用語上是並列結構,不是因果結構。沙區光伏板下如果沒有相應的固沙措施,光伏範圍內已治理的土地依然有可能再次沙化。
2024年5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於有序推進光伏治沙項目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出,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將光伏開發與傳統治沙相結合,開展光伏治沙項目建設;綜合當地氣象、水資源、地質、地形、地貌和植被特徵等因素,合理確定場址範圍和建設規模。
據悉,國家林草局已於近期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三北」工程攻堅戰有關工作的通知》,從推進科學治理、實施重點項目、加強質量管理、鞏固建設成果、創新政策機制等七方面,全面部署「三北」工程攻堅戰重點工作,推動三大標誌性戰役取得重要成果。國家林草局表示,將制定出台「三北」工程建設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工程建設、強化科學治理。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