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征關稅到防長缺席,特朗普政府如何改寫衝突劇本?
最近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美國在俄烏衝突上的態度突然來了個 180 度大轉彎,這背後到底藏著啥貓膩?
先說經濟,美國直接對烏克蘭加征 10% 的關稅,這可把烏克蘭的鋼鐵、化工產業打得稀里嘩啦。美國這是卡住了烏克蘭經濟的喉嚨!可轉頭,美國卻對俄羅斯 「網開一面」,還釋放合作信號,這操作讓人摸不著頭腦。
軍事上也一樣,美國國防部長居然缺席援烏會議,歐洲國家都懵了,感覺被美國坑了一把,陷入了 「戰略真空」。外交上更離譜,特朗普直接說 「烏克蘭無關緊要」,前烏外長都看不下去了,揭露特朗普親俄的世界觀,美俄 「戰略夥伴」 關係隱隱浮現,這難道是要棄烏親俄的節奏?
美國為啥要這麼干?經濟上,它這是想用關稅逼著歐洲來接烏克蘭的產能,就像當年搞 「租借法案 2.0」,把歐洲經濟綁在自己戰車上。美國這是要榨乾歐洲最後一滴油!
再說棄烏保俄,美國默許俄羅斯保留能源設施攻擊權,還想著推動停火談判,這不是明擺著要拿烏克蘭當籌碼,跟俄羅斯做地緣交易。戰略重心轉移更明顯,美國減少對烏投入,把精力全放在亞太,比如南海軍事基地,俄烏衝突在它眼裡就成了 「戰略佯攻」。美國應該是把烏克蘭當棄子,自己跑去亞太撈好處!
美國這一折騰,歐洲可遭了殃。歐盟軍援花的錢比美國還多,可卻被美國的情報體系卡著脖子,軍工企業成了低端代工廠,網友形容:「歐洲這是給美國的戰爭機器當苦力!」 內部分裂也越來越嚴重,德國、波蘭軍費高得嚇人,匈牙利因為反制裁被罰,歐盟都快散架了。
最怕的是,歐洲還擔心重演 「西貢時刻」,美國說撤就撤,自己得獨自面對俄羅斯的擴張,這恐懼感快要把歐洲壓垮了。
現在戰場局勢僵得很,俄軍在扎波羅熱小麥產區多線推進,烏軍傷亡慘重但還沒崩盤。美俄博弈更是關鍵,特朗普想用烏克蘭領土換俄羅斯合作,可這承諾沒法律約束,俄羅斯能信?
烏克蘭有可能真要成大國博弈的犧牲品了! 全球經濟也跟著遭殃,要是歐洲經濟被拖垮,全球都得跟著倒霉。俄烏衝突到底會走向何方,是長期打下去,還是被美國拿來交易,這都是未知數。
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這一番操作,把整個國際局勢攪得天翻地覆,各國都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