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烏克蘭駐英國大使、前任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表示,北約第五條根本不存在,波羅的海國家知道,波蘭也明白,羅馬尼亞更是心知肚明,只是不說而已。
都知道北約第五條是聯合防禦條款,一國受攻擊,等同於所有成員受攻擊,是北約最核心的條約,但根據此次俄烏衝突來看,第五條更像是一個宣傳口號。
扎盧日內透露了一件事,曾有兩架疑似俄羅斯的無人機墜入羅馬尼亞境內,然後羅馬尼亞方面給他電話,請求扎盧日內不要對此事發表任何評論。更奇葩的是,後來羅馬尼亞有官員歸咎於烏克蘭,說這些無人機因基輔使用電子戰干擾系統而偏離航向。
扎盧日內直接就炸了:「你們有40架f-16戰機,怎麼不擊落它們?」
烏軍前任總司令扎盧日內
北約第五條成了擺設
扎盧日內說,這種事情在俄烏衝突期間時常發生,導彈時不時落入波蘭,有烏克蘭的,也有俄羅斯的,大家都選擇沉默。
最緊張的一次,應該就是有導彈落入波蘭,然後一些北約國家緊急召開會議,而不是第一時間對俄羅斯呲牙,同時迅速進行調查,發現導彈來自烏克蘭,然後西方長出了一口氣。
後來,類似的事情再發生,基本上就是能掩蓋就掩蓋了,包括扎盧日內提到的無人機落入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也不承認落入了該國境內,或者有時候無人機、導彈穿過領空,也是不聲張。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約第五條確實成了擺設,俄羅斯的武器裝備進入了北約國家,就屬於襲擊行為,侵犯了主權,但最終都選擇忍了,而不是把事態擴大。
烏克蘭導彈落入波蘭
拜登時期的美國也沒人相信
從這些細節來看,即便是對盟友有「堅定不移的承諾」的拜登,歐洲國家也不相信美國,他們認為,真要與俄羅斯打起來了,自己與烏克蘭不會有什麼區別,所謂的聯合防禦,恐怕也只是提供武器。
而且誰都不願意淪為新的戰場,畢竟俄羅斯是核大國,如果衝突演變成了俄羅斯和北約的戰爭,靠近俄羅斯的這些國家,必然會成為炮灰。
連北約國家都是這種心態,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想都不用想了,不說美國和西歐國家不同意,就是東歐這些國家也不會真的同意,一個個都生怕被捲入戰爭,又怎麼會讓烏克蘭這麼大的一個風險因素進入北約。
特朗普和拜登
歐洲軍力太弱
這一情況也表明,歐洲的軍力確實非常弱,經歷了三年衝突,非但沒有變強,反而逐漸被烏克蘭掏空,歐洲東翼的那些國家,論自身的戰鬥力,還真比不上烏克蘭,只能仗著有美軍駐紮壯膽。
現在特朗普總是指責歐洲搭便車,說的也沒錯,歐洲確實是搭便車搭習慣了,形成了路徑依賴。
尷尬的是,現在這輛便車搖搖欲墜,扎盧日內的爆料不過是把窗戶紙捅破,真正的問題,是北約內部早已對「誰為誰而戰」心知肚明,當現實與代價擺在眼前時,哪怕是寫在條約上的承諾,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這麼看來,反倒顯得特朗普更加「誠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