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一則消息打破了四川廣安地區的平靜——四川愛眾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久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廣安市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並實施留置。這一事件不僅震動了當地的商業與政治生態,也為國有企業的廉政建設與權力監管敲響了警鐘。
張久龍,1974年3月出生於四川廣安,大學文化,1995年7月開啟職業生涯,並於200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早期在廣安市廣安區建設局任職,從副局長逐步晉陞至黨委書記、局長,之後又在廣安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擔任要職,在城市建設與規劃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3年7月,張久龍的職業軌跡轉向國企,任職廣安發展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從副總經理做起,憑藉一系列晉陞,直至擔任四川愛眾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從調查結果來看,他的違法違紀行為體現在多個方面。
背離信仰,政治變質:張久龍背離了入黨時的初心與使命,理想信念喪失,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表面上擁護黨的領導,積極表態遵循組織安排,實際上卻陽奉陰違。比如在參與黨內重要會議時,他言辭激昂地強調要貫徹黨的政策、為人民謀福祉,可在實際決策與行動中,卻將個人利益置於黨和人民利益之上,擅自改變項目規劃,為自己謀取私利,嚴重破壞了黨內政治生態,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
違背組織原則,破壞用人秩序:在組織紀律方面,張久龍違背組織原則,隱瞞不報個人有關事項。他在填寫個人重大事項報告時,故意遺漏房產、投資等關鍵信息,使組織無法全面掌握他的真實情況,為腐敗滋生埋下隱患。同時,在職工錄用中,他利用職權為特定關係人謀取利益。在一次愛眾集團的重要崗位招聘中,他無視公平公正的選拔流程,私自修改招聘條件,讓不符合要求的特定關係人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成功入職,導致真正有能力、有才華的人才被埋沒,擾亂了企業正常人才選拔秩序,也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
突破廉潔底線,擾亂市場秩序:廉潔紀律上,張久龍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金,違規從事營利活動。在逢年過節或項目合作期間,他多次收受合作商贈送的巨額禮金,將這些禮金收入囊中後,在項目審批、驗收等環節為合作商大開方便之門,嚴重破壞了廉潔底線,讓權力淪為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他還違規利用自己在愛眾集團的影響力,參與和公司業務相關的營利活動,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資源為個人商業活動開綠燈,如在能源採購項目中,優先選擇自己參股企業提供的產品,損害企業利益,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
生活作風失范,道德修養滑坡:在生活紀律方面,張久龍同樣失守。儘管具體細節未全面披露,但從已有的調查情況可推測,他的生活作風問題反映出其道德修養的缺失。這種缺失與工作中的腐敗行為緊密相連,進一步腐蝕其職業操守,使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觸犯法律紅線,造成重大損失:張久龍違法佔地修建住宅,無視法律法規;利用職務便利在項目承攬、資金撥付等方面為他人謀利,非法收受巨額財物。2024年11月曝光的廣安愛眾因未履行合資公司西藏聯合的臨夏瑞光供熱PPP項目收購義務,被西藏聯合起訴,涉案金額6.17億元的案件,時間跨度就處於張久龍任期內。極有可能是他在此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在項目決策過程中,為滿足個人私利,違規操作,導致公司在該項目上做出錯誤決策,給公司帶來極大風險,嚴重違反國家法律,給國家和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從張久龍案中,我們必須深刻反思國有企業權力監管與廉政建設問題。首先,理想信念教育至關重要,國企領導幹部應時刻保持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之心,築牢思想防線。其次,完善權力監督機制刻不容緩,要加強內部監督、審計監督與社會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最後,對違法違紀行為必須零容忍,加大懲處力度,形成強大威懾力。
張久龍案件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對整個國有企業系統的警示。只有不斷強化監管、加強教育、嚴肅法紀,才能確保國有企業健康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與社會穩定貢獻力量,讓權力真正為人民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