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如今,尼日石油產業陷入癱瘓,經濟損失慘重!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由於尼日軍驅逐中國企業高管,吊銷中資酒店營業執照。
那麼曾經的合作夥伴,為何突然反目成仇?究竟發生了什麼?
信源:無恥訛詐,尼日悍然驅逐中石油等中企高管 2025-03-19 新浪財經
尼日驅趕中國高管
最近尼日做出的事情,真是讓人看不懂。
跟我國合作得好好的,突然翻臉不認人,把三個中國企業高管給攆走了,還把陽光國際酒店的營業執照給吊銷了。
這酒店主要是給中國員工服務的,從中國跑到非洲,吃住都不習慣,這酒店就是讓他們能吃上口熱乎飯,感受點家鄉味兒的地方。
如今,這一切都亂套了!
其實中尼之間的合作,可以說是老交情了,中國一直幫著非洲兄弟發展,尼日也沒少沾光。
油田勘探、技術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哪樣沒幫忙?中國企業在尼日可是實打實地幹活,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增長,功勞不小。
可尼日軍政府這腦迴路,真是讓人捉摸不透,他們說中國員工工資太高,當地員工工資太低,差距太大,要中國企業給當地員工漲工資。
聽著好像是在為老百姓說話,實際上打的什麼算盤,誰心裡不清楚?
尼日石油部長奧馬魯聲稱,中國員工平均月薪高達8678美元,而當地員工僅為1200美元,兩者相差七倍有餘。
這一說法猛地一聽,容易給人留下中國企業存在歧視的印象。
然而細緻分析後發現,1200美元在尼日已經屬於高收入水平。
尼日2024年的人均GDP僅為670美元,這意味著在中企工作的尼日員工月收入相當於當地人均GDP的兩倍。
此外,中國高管獲得高薪酬,是基於其技術能力和所承擔的風險,實屬合理。
由此看來,尼日軍政府就是眼紅中國企業賺的錢,想多分一杯羹。
尼日的背信棄義
尼日軍政府覺得,石油開採沒啥技術含量,隨便找個工人就能幹,工程師都是多餘的。
這想法,真是幼稚!要是真那麼簡單,還要工程師幹嘛?
尼日軍政府這招「殺雞取卵」,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企業撤了,尼日石油產業立馬歇菜。
沒技術人員,石油產量暴跌,出口受阻,國內連油都供應不上了,以前熱火朝天的油田,現在都停工了。
尼日經濟本來就靠石油出口,這下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沒活干,沒收入,日子更難過了。
為了救急,尼日不得不從鄰國進口石油,可進口石油數量少,價格高,更是加重了尼日的經濟負擔。
本來就窮,現在更窮了,長此以往,經濟崩潰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尼日這事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對非洲幫忙也要看對象,政權穩不穩定,法治環境好不好,有沒有感恩之心,這些都得考慮。
以後的對非援助,不能光「輸血」,還得「造血」,幫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發展能力,才能長久。
中國企業也要吸取教訓,在海外投資,得加強風險防範,別再吃這種虧了。
中尼合作
中國與尼日簽署《阿加德姆上下游一體化項目協議》以來,在尼日總投資高達50億美元,每年創造的產值占尼日GDP的十分之一,上繳的稅收占尼日稅收總額的八分之一。
這些數據明擺著,中國企業對尼日經濟貢獻巨大,解決了大量就業問題。
可尼日政府不感恩戴德,反而過河拆橋,把中國高管趕走,還吊銷中資酒店營業執照,這叫什麼事兒?
尼日石油產業癱瘓後,經濟損失慘重,石油出口銳減,國內油價飆升,通貨膨脹嚴重,民不聊生。
許多原本依靠石油產業的家庭失去了收入來源,生活陷入困境。
孩子們上不起學,病人看不起病,社會矛盾日益加劇。尼日政府的短視行為,將整個國家推向了深淵。
尼日事件也給其他非洲國家敲響了警鐘,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需要穩定的政治環境、健全的法治體系和良好的國際合作關係。
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閉關鎖國、排外仇外,最終只會損害自身利益。
中國一直秉持著真誠友好的態度與非洲國家合作,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但尼日事件提醒我們,在對非援助的過程中,需要更加謹慎地選擇合作夥伴,避免「好心辦壞事」。
未來的中非合作,應該建立在互信互利、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雙贏,才能讓中非友誼之樹長青。
筆者認為
那麼尼日軍政府的所作所為,究竟是出於無知,還是另有圖謀?他們是否真的意識到了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
不管怎樣,尼日最近做的事情可以說是損人不利己,希望他們能早點醒悟,回到合作共贏的正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