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恬
韓國統計廳20日發布的2024年婚姻和離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韓國婚姻登記數量超過22.2萬對,同比增幅創下近28年來的新高。
據韓聯社報道,統計數字顯示,2024年韓國新人數量較上一年增長14.8%,這一增幅創下1970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新高。
統計廳分析認為,這主要受到30多歲年齡段人口增加、新冠疫情產生的低基數效應疊加的影響,而且政府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為鼓勵民眾結婚生子,韓國政府近年出台多項政策鼓勵生育,例如為孕婦提供交通補貼、產後護理補貼、體檢費補貼等。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极參与,推出集體相親活動,力圖提升結婚率,進而帶動出生率上升。
過去數十年間,韓國的生育率持續走低,到2023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僅有0.72,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首爾更是其中的「生育窪地」,生育率僅為0.55。
長期低生育率的背後,是「生養難」的社會環境。韓國青年面臨就業難、房價高以及子女教育負擔過重等諸多困境,這些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許多年輕人對生育望而卻步。
就業領域,韓國社會階層分化明顯,普通民眾若想實現階層上升,大多只能依賴考取公務員或進入三星、LG、現代等大型企業工作。然而,這些大型企業的崗位數量稀缺,使得大多數人難以通過這一途徑實現階級躍遷。
與此同時,韓國房價多年居高不下,大量資金被用於購房,也讓很多年輕夫婦推遲甚至不考慮生育。其中首爾作為韓國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其核心區域房價已突破10萬/㎡。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的調查,按照目前的薪資水平,普通韓國家庭若想在首爾購房,需要不吃不喝至少15年。
居高不下的教育成本更是韓國社會最被詬病的問題。2024年2月23日,《朝鮮日報》稱韓國為「全球養育成本最高的國家,壓倒性第一」。報道稱,在韓國,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的成本相當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79倍,位居全球首位。
首爾一家醫院裡空蕩蕩的嬰兒室
總體而言,韓國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育相關的各類成本太高了。因此這些年,韓國政府針對性的出台了一系列「砸錢「政策,試圖扭轉低生育率的局面。
自2006年啟動「低生育基本計劃」以來,韓國政府已累計投入280萬億韓元(約合1.5萬億人民幣)用於促進生育,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配套政策。例如仁川市為生育家庭提供價值1億韓元的生育禮包,首爾市推出優先入住的長租公寓政策,中央政府則向新生兒家庭提供持續至孩子18歲的補貼。
眼看過往數年相關政策未能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韓國政府決定採取更加激進的政策以刺激生育。
2024年,韓國保健福祉部宣布,將兩歲以下嬰幼兒父母的補貼標準大幅提高,每月補貼金額可達2500-5000元人民幣。同時,從2024年7月起,政府計劃將提供小時托兒服務的日托中心班級數量從1030個增加至2315個,以緩解韓國民眾因工作繁忙而無暇養娃的問題。
近期,韓國最大城市首爾還計劃向今年在該市登記結婚的每對新婚夫婦發放100萬韓元(約合5000元人民幣),從提升結婚率這一「源頭」入手,助力解決韓國低生育率問題。
尹錫悅強調要全力應對低生育率問題
這些政策的實施,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韓國以往低生育率所面臨的問題,如經濟壓力和育兒困難等,從而推動了結婚和生育人數的上升。
對於同樣面對婚育困境的東亞國家來說,這些緩解低生育問題的措施都非常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