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期待多年的「東方聯盟」項目,現在就等中國一錘定音。
俄羅斯能源部日前與蒙古方面舉行了會談,會後俄方宣布,雙方討論了中俄蒙天然氣管道穿越蒙古的建設問題,蒙方已經完成了該管道的工程勘探和環境評估工作,並批准了該項目。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
俄能源部的負責人表示,該管道的建設將為俄蒙之間的長期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以西西伯利亞為起點,預計途經蒙古進入中國境內的中俄蒙天然氣管道,俄方將其稱為「西伯利亞力量2號」,其中蒙古段則被稱為「東方聯盟」。
準確來說,俄蒙這次談成的是「東方聯盟」管道,而整個中俄蒙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事宜,最終還得看中方的臉色,等中國這邊一錘定音。
若俄方無法與中方在天然氣定價問題上達成一致,讓協議落地、管道開工,那麼蒙古段的管道建設也就無從談起。
而反過來講,要是「東方聯盟」順利開工,則意味著俄羅斯和蒙古的方案得到了中國的首肯。屆時整個「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的落地,也將沒有任何的障礙了。
因此,涉及過境蒙古的問題,同時利益糾葛最多的「東方聯盟」管道,毫無疑問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進度的風向標。普京政府和蒙古政府這麼多年來,一直對其報以極高關注度和期望值是有原因的。
【俄能源部的負責人表示,該管道的建設將為俄蒙之間的長期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想要了解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從2000年左右開始。
當時中俄之間就開啟了天然氣供應的談判。初步確定了兩個大的方向,一是管道從我國東北地區進入,二是從新疆阿爾泰山脈進入。後者雖然距離西西伯利亞更近,但由於穿越山區的管道鋪設難度太大,以及環境因素的考量,因此該線路最終被放棄。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中俄間第一條陸地跨境天然氣管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稱「西伯利亞力量」)正式開工,並於2019年底實現通氣。
隨後不久,建設新管道的計劃便被提上日程。新管道預計途經第三國,而中俄這次又面臨兩條路線的選擇:一是途經哈薩克,二是途經蒙古。最終雙方在經過討論和研究後,選擇了途經蒙古的路線。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開工】
蒙古當然很樂意接受——既有過路費可以收,而且還能藉此機會進口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推動本國的氣化進程。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對西方的能源出口遭到重創,因此莫斯科急於推動新管道儘快上馬。包括普京在內的俄羅斯諸多高層,都在不同的公開場合透露了該項目的進程,並暗示「預計管道很快就能開工」。
普京自己在2022年9月就說得很明白,除了天然氣定價問題,中俄就該管道的「幾乎所有參數」都達成了一致。
俄方的急迫心情,也讓蒙古對該管道的前景感到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樂觀過頭了。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就表示,他預計中俄蒙天然氣管道將在2024年底開工。
【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一度預計,中俄蒙天然氣管道將在2024年底開工】
蒙古或許以為中俄新管道的推進會像2014年那般順利,而且這次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要遠比8年前大得多。
然而事情遠沒有蒙古想像得那麼順利,天然氣的定價談判一拖就是到現在,雙方遲遲未能達成一致。中間一度有消息人士稱,談判之所以拖延,是因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內部正在進行大規模重組」,但後來這一說法也被證偽。
直到去年8月,蒙古似乎終於「耐心耗盡」,通過一位前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向外媒爆料的方式,婉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蒙古方面稱,他們沒有將中俄蒙天然氣管道納入未來5年的政府規劃,他們認為該項目將被擱置,因此在蒙古這裡,相關準備工作也將「暫停」。
請注意,蒙古選擇主動放風的時間點,正好趕在普京動身訪蒙的前夕。
而聽聞蒙古將要「暫停相關工作」,莫斯科也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回應,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強調「談判仍在持續」。普京則在接受蒙古媒體採訪時暗示「蒙古可以借管道以折扣價格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強調「談判仍在持續」】
普京政府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我們正在跟中方談呢,你蒙古別這個時候出來添亂子,壞大家的好事。
到了蒙古後,普京又強調了一遍,不過蒙方的反應還是很平淡。
看到蒙古似乎不買賬,俄羅斯也決定不客氣了。普京訪蒙兩個月後,俄方突然宣布,正在計劃建設一條途徑哈薩克連接中俄的天然氣管道,前期準備工作已經開始。
眼見莫斯科來真的,到手的大生意要落入其他人手裡,蒙古政府這下坐不住了。上個月中旬,蒙古總理改口稱,有興趣與中俄就天然氣管道進行三方會談。若中俄能達成協議,蒙方有意配合推進該項目。
如今蒙古又派人上門,到俄羅斯能源部去談,估計他們真擔心過路費最後被哈薩克收去了。而俄羅斯其實也不想改變原有的方案,導致相關的工作進度被重置。
然而還是那句話,俄蒙之間的這段小插曲,對整個跨境天然氣管道的進度沒有太大的影響。決定性的因素還是價格問題,若俄方的價格無法令中方感到滿意,那麼該項目就會一直處於當前的擱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