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歐洲多國和加拿大出現一股「抵制美國貨」的浪潮。從民眾到企業,越來越多人對美國產品和服務說「不」,反映出美國與其「親密追隨」盟友之間越來越深的信任危機。
——北歐多國:「集結」臉書抵制
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在對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講時說,美國「無論如何都將得到格陵蘭島」。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數小時後記者發現,社交媒體「臉書」上的丹麥語群組「抵制美國商品」,成員數量已突破6萬。
據丹麥廣播公司報道,丹麥零售業巨頭薩林集團決定在其下屬超市中對美國商品進行「特殊標記」。北歐民眾還在社交媒體中分享如何找到美國商品「平替」的經驗。有人直言,在「臉書」上集結,就是要在美國人擁有的社交平台上「抵制美國」。

這是丹麥語群組「抵制美國商品」的「臉書」截圖。
在瑞典,同樣號召抵制美國商品的「臉書」瑞典語群組,成員數也達到了近7萬。該群組早已有之,但其成員數近期激增,恰恰發生在美國領導人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白宮爆發激烈爭執之後。在芬蘭,「抵制美國貨」運動也在網路上發展。3月4日,在芬蘭本土論壇「孩子們」上,有人發帖號召芬蘭民眾抵制美國產品,截至目前已收穫400多條跟帖回復,絕大多數表示支持。次日,芬蘭知名報紙《鄉村未來》發布民調結果顯示,約50%的芬蘭人不再信任美國。

這是號召抵制美國商品的瑞典語群組的「臉書」截圖。
這股浪潮,不僅席捲普通民眾,還蔓延至北歐企業界。在社交網站「紅迪」的瑞典區論壇上,一名網民發帖:「我經營一家科技公司,我們將完全停止使用亞馬遜雲計算服務,轉而使用法國的同類服務。我們現在也用深度求索(DeepSeek)替代了ChatGPT,因為顯然中國比美國更可靠。」這篇帖文收穫近3000個點贊與1300多條評論。
——法國:多買法國貨!
美國新一屆政府威脅對從歐洲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後,法國民間近期興起自發抵制美國產品的行動。
法國民眾日前在社交媒體「臉書」平台上組建了「抵制美國:購買法國和歐洲產品」群組,目前已有超過1.5萬名成員。許多網友主動分享抵制美國產品與服務的經歷。

這是「抵制美國:購買法國和歐洲產品」群組的「臉書」截圖。
該群組簡介直截了當表明目標:「受夠了為美帝國主義暴行提供資金?行動起來。通過抵制美國貨支持法國和歐洲經濟。優先考慮本地產品、法國製造和我們的經濟主權。少買美國貨,多買法國貨!」
法國新聞廣播電台報道,許多網民提出在日常消費中用法國或歐洲產品替代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幫寶適等美國產品的方案。現階段很難評估法國國內「抵制美國貨」產生的實際影響。
美國企業提供的服務也正遭遇抵制,包括亞馬遜、奈飛、照片牆等網路平台。「我剛剛取消了奈飛和迪士尼的訂閱,『退訂原因』寫的是『抵制美國貨』。」一名網友寫道。
根據法國汽車產業聯合會3月初發布的統計結果,特斯拉汽車2月在法銷量同比下滑26.1%。另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特斯拉1月在歐洲銷量同比下滑50.3%。法國《費加羅報》推測,銷量下滑部分緣於「馬斯克效應」,即這位特斯拉創始人與白宮關係緊密,遭到歐洲民眾排斥。
——加拿大安大略:下架美國酒
特朗普近日威脅對加拿大加征關稅。作為加拿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安大略省,該省所有酒類專營店同步撤下美國酒類商品。

3月4日,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奧克維爾,一家LCBO門店的店員從貨架上撤下美國品牌酒產品。新華社發(鄒崢攝)
按照安大略省省長道格·福特的要求,加拿大酒類銷售連鎖商LCBO4日開始在安大略省全部677家分店下架美國酒。加拿大媒體把4日稱為「關稅星期二」。
在一家LCBO門店,一個清空貨架上的告示寫著:「為了安大略,為了加拿大,為了反擊美國對加拿大商品加征關稅,我們不再出售美國製造的商品。何時恢復將另行通知。」
LCBO的網站也暫停接受用戶下單。網站頁面解釋原因為「我們正在下架美國商品,反擊美國對加拿大征關稅」。
顧客賈森·麥卡弗蒂在店裡尋找美國酒的替代品,店員推薦一款安大略產酒。「我希望試一試,」麥卡弗蒂說,「從現在開始,我要買加拿大貨。在這一點上,我支持道格。」
LCBO每年從美國向安大略省進口大約10億美元酒類。「作為獨家經銷商,美國品牌將從LCBO商品清單上消失,」福特4日說,「這意味著安大略省的其他零售商、酒吧和餐館將無法補貨美國產品。這對美國商家而言是沉重打擊。」
福特還宣布,安大略省將取消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金額1億美元的「星鏈」互聯網服務合同。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
作者: 張玉亮 朱昊晨 李文昕 惠曉霜 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