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撕破臉,普京成大贏家?北約或走到終點,馬斯克:同意美退出!特朗普將烏克蘭當成「棄子」,連歐洲的安全都可以棄之不顧,不少人都感嘆北約已名存實亡。可只要北約組織存在一天,美國就似乎有義務協防歐洲安全,這又避免不了與俄羅斯正面衝突。因此,需要有一個人將遮羞布扯下,徹底將美歐之間最重要基石給擊潰,馬斯克主動挑起了大梁。這位美國首富又要做什麼?北約若解體,最大的贏家是普京嗎?
據英國媒體消息稱,北約前最高軍事長官斯塔夫里迪斯表示:「當美國對跨大西洋聯盟承諾動搖,北約可能將走到盡頭」。北約,這一基於冷戰時期建立的世界最龐大軍事聯盟近年來備受爭議。尤其是當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國與歐洲內部都有對北約存在的「反思」,儘管說法不一,可殊途同歸,都在思考是否是北約將他們帶入了這場沒必要的衝突。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在相關問題上更是絲毫不加掩飾,曾不止一次對北約發出過威脅警告。最為典型的代表則是要求北約成員國將軍費預算提升至GDP的5%,而現實情況是許多國家連最低標準的2%都沒達到。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歐洲就是習慣躺在美軍的庇護下「乘涼偷懶」,而美國也實在沒義務一直對歐洲進行保護。更何況歐洲抽出更多的經濟並沒有舒心過自己的好日子,反而數次對美元霸權發起衝刺,歐元在全球的支付比例一度超過美元,徹底擊垮歐元區的輝煌,也是在這場衝突爆發之後。
特朗普對美歐關係的一系列布局,從競選獲勝之初便有跡可循,他對歐洲極右翼領導人可謂是好感倍增,義大利的梅洛尼、匈牙利的歐爾班等等,都受到特朗普高規格接待。緊接著,馬斯克開始干預歐洲大選,德、法極右翼都受到其鼓舞,至於私下裡有沒有在經濟以及輿論平台上對極右翼作出支持,就不得而知了。
眾所周知,歐洲極右翼的上台對歐洲一體化是嚴重的「倒車」,其中歐盟與北約兩個最典型的代表也是被屢屢抨擊的重災區。特朗普單方面宣布退出北約、撤離歐洲有些不太好看,但這件事兒要是與歐洲極右翼一拍即合,那就是「民主的象徵」。於是馬斯克不愧為「國師」之稱,第一時間公開表示同意美國應退出北約與聯合國。
當然,目標有點兒宏遠,特朗普在剩下不到4年的時間裡怕是很難做到。可即便北約無法徹底消亡,但只要更改關鍵條款,而且美國也從歐洲撤出大部分軍事力量,整個形勢就將發生重大變化。眼瞅苗頭不對的歐洲國家紛紛另謀出路,英、法率先提出對其餘歐洲國家提供核武庇護,馬克龍適時再度提出「歐洲戰略自主」的設想,可這一切或許太晚了。
現在的歐洲經濟實力相對孱弱,而且俄烏戰爭若沒有美國的支持,更是一個吸血的「無底洞」。德國政壇的混亂剛剛結束,雖然將極右翼緊緊攔在門外,可無法改變選擇黨已經是德國第二大政黨的事實。馬克龍個人的總統任期已不足兩年,面對來勢洶洶的勒龐等人,再毫無節制地援烏而輕視民生,更是無望翻盤。
不管特朗普與馬斯克此時放出退出北約的風聲是敲詐還是真有此意,都改變不了普京已成為正常棋局中最大的贏家。如果僅能憑一場衝突,就能讓北約從內部瓦解,那誰也無法忽視普京在歷史中的地位,而特朗普與馬斯克或許會成為「不錯的配角」。
因為他們所要實現的「美國再次偉大」,實際上是「閉門造車」的偉大,先不說在技術與資本上,美國能不能維護住霸權。人類文明已經無數次證明,埋頭苦幹只有死路一條,睜眼看世界才是發展的必經之路。高傲必將自取滅亡,合作才能實現共贏。這條重複過很多遍的真理,正是大部分歐洲人對美國抱有的最後幻想,可惜特朗普必定會無情地擊碎這一美好願望。
對於俄羅斯來說,一個孱弱的歐洲大陸是最好的合作夥伴,而一個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也是最佳的對手。雖說眼下的俄羅斯光景也大不如前,但對方又能好到哪裡去呢?相較於步履蹣跚的俄羅斯,或許失去了自主選擇權的歐洲更加可憐,上演過數千年的歷史或許又要重演,斯拉夫人終究是放不下對歐洲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