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就遭到來自美國制裁的沉重壓力,這次俄羅斯主動找到中國駐俄使館,希望能針對一件事情特事特辦,緩解一些壓力。
俄羅斯民航機隊
近日,15家俄羅斯航空公司的代表,與中國駐俄使館的代表展開了面對面的交流。會面的焦點是這些航空公司希望增加飛往中國的航班數量,重回疫情前的交通繁榮,以緩解俄羅斯國內航空市場的嚴峻形勢。
目前,俄羅斯每周飛往中國的航班共計89架次,而2019年這一數字曾高達172架次。在現有秋冬季航行計劃中,中國每周飛往俄羅斯的航班已增至108次,高於疫情之前的85次。在這樣的背景下,俄方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加速航班審批流程,以便更快、更便捷地滿足市場需求和旅客的期望。
為了實現目標,俄航空運輸署提議與中國航司代表展開進一步討論,涉及2025年和2026年北京至莫斯科航線許可的發放、貨運航線的開通,以及其他亟待協調的事項。
中國民航機隊
在國際制裁和經濟壓力的雙重夾擊下,俄羅斯航空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自2022年西方國家對俄關閉領空以來,俄民航業壓力倍增,俄政府也不得不在民航業投入大量資金,以穩定行業。儘管政府已投入超過120億美元維持航空業的基本運作,可這些努力仍不足以彌補資源短缺帶來的巨大缺口。
由於制裁,俄羅斯航司損失了來自空客和波音等主要製造商的零部件供應和技術支持,直接影響了整個行業的運轉能力。從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到穩定可靠的飛機維護,各方面的缺乏無不制約著俄民航業的發展。
甚至在一些繁忙的機場,航班的取消和延誤已成為常態,進一步加劇了乘客的不滿和航空公司的運營危機。
俄羅斯機場
不過,儘管面臨如此困境,俄航空業仍在探索其他路徑,俄政府計划到2030年交付1000架國產飛機,減少對外部供給的依賴。但面對生產延遲和技術難題,這一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仍是未知數。
據俄羅斯《消息報》稱,多達30家俄航司正面臨破產的邊緣,而它們的客運量佔全國的25%以上。這些航空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被租賃外國飛機的巨大債務所壓垮,而制裁帶來的經濟影響更是雪上加霜。
自俄烏衝突以來,許多俄航司已停止支付租賃飛機的費用,導致債務越滾越大。作為應對措施,俄羅斯政府計劃在2025年允許這些公司註銷部分債務。然而,註銷的金額仍需繳納25%的稅款,對一些航司而言,這或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航班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與中國航司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由於制裁導致許多歐洲國家關閉領空,俄羅斯航空公司不得不尋求替代航線,而中國航班則成為了一條便捷的選擇。除此之外,中俄在航空技術領域的合作也讓兩國受益頗豐,俄羅斯也從這類合作中獲取了急需的市場支持和技術支持。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民航對俄羅斯的意義已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層面,更在於為俄羅斯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提供了一條可靠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