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他關於收購格陵蘭島的言論卻引發了一場意想不到的外交風波。而這次,連克里姆林宮都忍不住現身說法,要給這位美國當選總統"傳授經驗"了。
事情要從特朗普本周的一番表態說起。在海湖莊園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這位即將入主白宮的美國當選總統毫不避諱地表示,為了"國家安全需求",美國必須得到格陵蘭島,並且不排除使用軍事或經濟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這番話一出,立刻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
就在各國政要還在斟酌如何回應時,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卻搶先發聲了。他不僅表示俄羅斯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的戲劇性發展",還別出心裁地給特朗普支了一招——要學習俄羅斯是如何尊重"新加入地區人民"意願的。
佩斯科夫的原話是:"歐洲對此的反應非常膽怯。很明顯,它對特朗普的言論感到恐懼,所以反應非常謹慎、謙虛、安靜,幾乎是悄無聲息。"接著他話鋒一轉:"既然要考慮民眾的意見,那麼也許我們應該記住俄羅斯聯邦四個新地區人民的意見,我們需要對這些人民的意見表示同樣的尊重。"
這番話看似是在教特朗普如何"合理合法"地獲得格陵蘭島,實則是在為俄羅斯吞併烏東四地尋找正當性。要知道,自2022年9月以來,俄羅斯一直試圖向國際社會證明其吞併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的行為是正當的。
當時,俄羅斯在這些被佔領區舉行了所謂的"入俄公投"。儘管烏克蘭和西方國家都認為這些公投是非法的,美國更是直接稱之為"鬧劇",但莫斯科依然堅持這代表了當地民眾的真實意願,是「合法有效的」。
現在,克宮這麼急著拿烏東四地和格陵蘭做對比,顯然是想告訴世界:看,連美國都想用武力奪取別國領土,我們之前的做法有什麼不對?如果特朗普可以不顧格陵蘭人民的意願強行佔領這個島嶼,那麼俄羅斯通過"公投"方式獲得烏東四地的主權,豈不是顯得更加民主了?
更有意思的是,佩斯科夫特意點出了歐洲對特朗普言論的"軟弱"反應。德國總理朔爾茨雖然提醒特朗普要尊重國家主權這一"西方價值觀的基本原則",但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的回應卻相對溫和,只是重申格陵蘭不會出售,還順帶表示很高興這個北極島嶼受到國際關注。
這種反應落在克宮眼裡,簡直是送上門來的外交機會。一方面,可以藉此暗示西方對待俄羅斯和美國採取了雙重標準——美國威脅用武力奪取他國領土時,歐洲反應如此溫和;而當俄羅斯通過"公投"方式接納新地區時,卻遭到了嚴厲制裁。另一方面,也能藉機挑撥美歐關係,畢竟在當前俄烏衝突的背景下,西方世界產生裂痕,對俄羅斯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不過,克宮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地,而丹麥是北約成員國。這意味著,如果特朗普真的採取軍事行動,將觸發北約第五條款,導致其他31個北約盟國不得不做出軍事回應。這樣的後果,恐怕也不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克宮這番"現身說法",與其說是在教特朗普如何"合理"獲得格陵蘭,不如說是在藉機為自己的非法行為洗白。只是這種比較實在有點牽強:一邊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脅,一邊是所謂的「入俄公投」,這兩者之間,還真不好說哪個更"尊重民意"。
可以看出,"民意"這個詞,註定永遠都是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概念。無論是特朗普的直來直去,還是俄羅斯的所謂的「公投」,說到底都不過是在為赤裸裸的實力擴張找個遮羞布罷了。只是這遮羞布是厚是薄,似乎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