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主張所謂的擺脫「對華依賴」,甚至是炒作「對華脫鉤」,一直是美國遏制中國發展,慫恿、脅迫盟友追隨的慣用說辭,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西方開始發現不對勁了。
據觀察者網報道,最近,中國海關公布了2024年1月到11月之間,中美兩國的貿易數據。有日媒注意到,美國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正在持續下滑。
前11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佔比,僅為中國總出口額的14.6%,而中國進口美國商品的份額,更是蒸發了近四成,只剩下6.3%。
這是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兩國貿易的最低水平。而從這一數據上,也能看出當前兩國關係的緊張。當然,這也是美方自作自受的結果。
中美貿易
在特朗普和拜登的持續操弄下,中美之間維繫20多年的正常貿易,被美方單方面打破,各種對華禁令的下達,不僅損害了中美關係,更是給兩國的貿易往來豎起了高高的壁壘。
那麼,在中美持續交惡的情況下,美國在華的這些份額,都被誰給吃掉了呢?答案是東南亞。
同一時間裡,中國對東盟成員國的出口總額,已經超過5200億美元,佔比來到16%,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而且,美國面臨的對手,遠不止東盟一個,如今,巴西正在積極向中方出口大豆,削弱美國大豆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俄羅斯的肉類產品也已經被解禁,正在全力搶佔中國市場。
東盟連續多年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
如果按美方此前的論調,那麼這種「脫鉤」,應該正是他們想要的,但事情卻遠沒有這麼簡單。
為了遏制中國,美國降低對華出口,但在源頭上無能為力,它不賣的東西,自然有國家會搶著賣,它不接收的中國產品,自然有國家願意購買。
這也是中方自信同美對抗的底氣,在全球多極化的發展進程下,各國之間的往來變得愈發緊密,合作早已成為促進發展的主旋律,如果有誰想要逆勢而為,只會是自討苦吃。
更何況,中方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遠不是參與者這麼簡單。
中國管控對美出口關鍵原材料
事實上,中國掌控著眾多關鍵原材料的出口,最近北約列出的12種戰略材料,中國就主導著其中的7種。而且,這種優勢短期內是難以被替代的,等同於扼住了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
隨著美方對華不斷施加出口禁令,中方也打出了這張牌,宣布限制對美出口。而提起美國政府的對華禁令,美國的國內企業也是意見不斷,紛紛要求停止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競爭方式。
但即將接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依舊無視自己國內的呼聲,對華揮舞著關稅大棒,試圖延續、甚至惡化當前中美的貿易形勢。
只不過,中國的物美價廉商品,比美國商品更具市場競爭力,甚至還能反搶西方市場,但美國關鍵材料的空缺,又該由誰來填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