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許還有印象,很多年前,網上特別愛討論的一個話題——西方,尤其是美國,究竟是不是個「人情社會」?
如今為何沒什麼人再講這些東西了?
顯然,事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比如,你看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儘管學習成績不怎麼好,但照樣能上耶魯大學。
因為,他爸爸老布希是校董會的成員。
再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
一個自大學畢業起,一天班都沒有上過的家庭婦女,47歲才從政,竟然順風順水地一路開掛,四次擔任美國眾議院議長,成為美國總統的第二順序繼承人(第一繼承人是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
是什麼「大神」附了體?
要知道,這個女人出身馬里蘭州的政治世家,老爹和哥哥都當過市長,眾議院議員,甚至還有傳聞認為,她娘家那邊在黑手黨內部也擁有強大勢力。
你看這是1961年1月,出席約翰·肯尼迪就職典禮時的南希·迪亞歷山卓(迪亞歷山卓是她的婚前夫姓,嫁給投資大佬保羅·佩洛西後,她才改的夫姓)。
是不是跟後來咱們熟悉的那個南希·佩洛西差距很大——相由心生啊。
好了,到這兒,咱們再看如今熱議的老拜登赦免小拜登的操作,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二款,美利堅總統被賦予赦免任何聯邦罪行的全面權力。
通常,總統們都會在卸任前集中使用這個權力,特赦一些被定罪或者遭到指控的人。
就剩這麼幾天,權力不用,實在浪費。
即便如此,歷屆美國總統簽署特赦令,依舊是比較謹慎的,也有一定的底線。因為,這不僅涉及到了個人聲譽,甚至關係到所在黨派的名譽以及美國的國家形象。
然而,最近這十幾年,那個心照不宣的底線,似乎也愈發形同虛設了。
按照維基百科的統計,冷戰結束後的歷屆美國總統里,奧巴馬特赦的人數最多,且都集中在他卸任前的兩個月,尤其是最後那天,他竟然一天內簽就發了330張特赦令,跟搞「團購」似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奧巴馬光簽字就已經簽的手抽筋了。
有關這330張特赦令的具體細節,至今還沒有公開。
當然,地球人都知道,這些卸任前突擊赦免的背後,大多都存在著一些見不得光的交易,總統們選擇最後時刻簽發赦免令,更像是在「公開兜售」一種特權。
因此,這個操作,在美國國內一直飽受詬病。
只不過,用制度將腐敗合法化,那就不叫腐敗了,得叫「西式民主與法治」。
而另外一種讓美國民眾感覺不爽的現象則是,總統利用特權,直接赦免自己的親人。
比如,之前柯林頓曾赦免了同父異母的弟弟(面臨販毒指控);特朗普在上一個任期的末尾,曾赦免了自己的親家——大閨女伊萬卡的公公查爾斯·庫什納(稅務欺詐的罪名)。
還有...如今的老拜登赦免小拜登。
爸爸抱
然而,無論是柯林頓赦免弟弟還是特朗普赦免親家,雖有裙帶關係,但不至於如此明目張胆。
況且,老拜登赦免小拜登的,可不是一項或者兩項罪行,而是他兒子的全部罪行,包括已經被法庭定罪的,以及受到指控和潛在的犯罪。
相比之下,柯林頓赦免弟弟的只是一項販毒罪、特朗普赦免親家也就是一項稅務欺詐,並且都是指控,並沒有進行判決。
而小拜登的一些罪行,早在今年六月,就已經做出了裁決,被特赦時,他正處於等待量刑的最後階段(只差一個星期)。
2024年6月11日,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陪審團做出裁決:美國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被控犯下「非法購買並持有槍支」等三項重罪全部成立,具體量刑將在12月11日之前決定。
這標誌著,喬·拜登成為首個在任期間子女被判有罪的美國總統。
這裡有必要再簡單介紹一下拜登的家庭概況。
拜登總統有兩兒一女,兩個兒子都是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尼莉雅生的(1972年12月死於車禍)。
尼莉雅遇難時,拜登剛剛擊敗老牌共和黨人伯格斯當選參議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五年輕的參議員。
要知道,整個美國的參議員,也只有100人——全美各州無論大小和人口比例,都僅擁有兩個參議員席位,身份都是州長級別的。
成了鰥夫的拜登一邊當參議員,一邊拉扯兩個兒子,成了美國政壇的一個悲情單身父親。
為了親自照顧兩個兒子博和亨特,他每天起大早趕火車去華盛頓上班,晚上再回威爾明頓的家,路上往返至少四個小時,認識了這趟車的所有的乘務員。
1977年,拜登再婚了。1981年,他和現任妻子吉爾又生了一個女兒阿什莉。
到了2015年,曾經中年喪妻的拜登,又經歷了一場晚年喪子,被拜登寄予厚望的大兒子博·拜登,在被腦癌(可能是家族性的)折磨多年後,英年早逝。
跟那個非常踏實靠譜的大哥不同,這個二兒子亨特·拜登,似乎就是專門給老父親挖坑的。
亨特不僅被挖出嚴重作風問題,還涉嫌隱瞞吸毒事實、作為吸毒者非法持有槍支等多項罪名的指控,並被認為存在欺詐逃稅,以及與烏克蘭能源企業有不正當交易等等。
而目前已經被定罪的,主要是三項跟吸毒和持槍有關的指控。三項罪名疊加最高可判25年監禁。
簡單說就是:亨特吸毒,吸毒階段還持槍,而且他買槍的時候故意隱瞞了自己的吸毒史,撒了謊。
到這兒,有人會問了,美國不是把持槍權力都寫進憲法了嗎?另外,美國人吸毒也挺普遍,為什麼亨特就偏偏觸犯了法律,成了罪犯?
實際上,在美國擁槍,從聯邦到地方法律,都是有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的。其中一條就是——吸毒者和距離戒斷毒癮不滿5年的人,嚴禁持槍。
也就是說,在美國,嗑藥沒事,持槍也沒事,但是你又嗑藥又持槍那就有事了。
顯然,亨特就踩到了紅線。
2018年,他在特拉華州的某個槍店購買了一把柯爾特左輪手槍。按照美國法律流程,在購買槍支需要向煙酒、槍支及爆炸品管理局填寫申請,要回答一堆的問題,其中就包括你是否有酒癮、是否在使用毒品等。
結果亨特在填表格時撒了謊,隱瞞了吸毒史。
對於這件事,從一開始拜登父子就指著蒼天大地的不斷喊冤,將其說成是一個「政治迫害」。
拜登不斷強調——與犯下同類型罪行的人相比,我的兒子「顯然受到了不同的對待」,並將亨特的因罪受控歸咎於政治攻擊,「他們在試圖打垮亨特的同時,也在試圖打垮我「。
畢竟,照如今美國的國情,有幾個人不嗑藥?買槍填表時撒謊的癮君子應該是多了去的。
真一個個去查,然後進行定罪,那全美法院都得三班倒,監獄早就裝不下了。
所以,主要就得看,是不是專門要搞你了。
你看,這是拜登對於給兒子特赦令的解釋,已經貼在了白宮官方網站上。
翻譯過來大致是這樣的。
從言語中,咱們可以明顯感覺出,他在不斷給自己找補,強調相關刑事指控本身就是毫無公正性可言的選擇性執法和政治迫害;強調他兒子是某些勢力用司法手段來攻擊政敵的「受害者」。
「用司法手段來攻擊政敵」,這事兒,怎麼看起來很眼熟啊?
你就看那邊,民主黨對懂王的指控,三個案子,兩個是作風問題。要說桃色事件,美國權貴階級也是多了去了,為何偏要在特朗普身上找茬?
不查,丁點事兒都沒有,一查,你就會被揪住往死里整。
結果,為了自己的兒子,最後時刻,老拜登還是豁出去了。
在亨特將量刑前一周,違背了自己「不會赦免兒子的承諾」,為亨特·拜登簽發了特赦令。
寶貴的個人聲譽,最終抵不過老拜登的父愛。
據說,早在老拜登沒當總統前,亨特夜間毒癮發作時,他就在家門口前的車道整宿整宿的追著亨特跑,在黑暗中緊緊抱著兒子哭泣。
只是,老拜登對小拜登的付出和沉甸甸的愛,不僅沒感動美利堅,反而激怒了美利堅。
特別是這個赦免期限,包括亨特·拜登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1日期間犯下或可能犯下、參與的危害美國的罪行。
這段時間,就涵蓋了除了上面三個已經裁定的吸毒持槍罪行外的其他多項指控,比如9項有關聯邦稅務指控(2016年至2019年的四年內未能繳納至少140萬美元的聯邦稅,並通過在2020年2月左右提交虛假申報表來逃避2018稅年的稅收評估);以及和烏克蘭能源公司的不當利益糾葛。
特別是亨特跟烏克蘭寡頭的那些醜聞,如果深挖一下,應該也能搞出不少猛料。
上次特朗普和拜登競選時,就曾不停cue亨特的黑歷史—— 「你兒子收了烏克蘭的350萬,350萬,350萬……」
而換到這次,懂王那邊談到拜登時,竟然來了這麼一句——「雖然亨特是個壞孩子,但繼續追究下去對我們國家很不利」。
畢竟,亨特後面,確實不排除還有什麼可能會動搖美利堅「國本」的「大魚」。
然後你再看,不久前拜登和特朗普兩人在白宮會面時笑得這般默契,一些東西似乎就很明顯了。
最後,咱們還是回到拜登給兒子特赦的這個解釋上來。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就是個悲情老父親給肺腑之言,句句鏗鏘有力、冠冕堂皇。
但你細品品,似乎還是有點尷尬的。
如果認為拜登總統說得對,那麼則意味著,美國的司法制度已經淪為了政治鬥爭的工具,美利堅民主法治精神蒙塵;
你要說拜登講的是一派胡言吧,那也就意味著,他作為一國最高領導人,在搬弄是非愚弄公眾,濫用權力。
二選一,但似乎選哪個,對拜登的個人形象,甚至整個美國的國家形象,都相當的諷刺。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