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兼論環衛外包後,環衛部門之無存在必要
特朗普耳朵的傷還沒好,一把鹽又灑向他驚魂未定的心口。
是什麼呢?
據7月19日美媒披露,7月13日給特朗普提供安保服務的特勤局特工,根本就不是什麼真正的特勤局特工,而是濫竽充數的第三方僱工。
他們沒有使用偵察犬監視入口和以通常的方式檢測危險,也沒有在活動的安全邊界周圍定期駐守,且他們不熟悉此類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標準作業流程。
特朗普生氣不?
我估計倒不會——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對這種現象心知肚明。
而這種外包早已在美國司空見慣。
例如波音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拚命將業務外包,而對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根本就不可能耗費人力財力去管。
結果就是這半年來波音公司質量信譽掃地,而它所製造的宇宙飛船,更成了全世界笑柄。
那麼,外包的邏輯是什麼呢?為什麼就連特勤局都外包呢?
一、資本的邏輯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因此必然遵循資本的邏輯。
1、利益至上
而外包,就是降低成本——當然結果必然是減少支出,實現利益最大化。
無論是公司,還是公共服務機構,其基本邏輯非常一致。
外包,只用結果說話,就不需要直接養活一大批人員,以及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
而只是在特定時間購買特定的服務——而恰好,一些外包服務公司就是專門經營這樣的業務。
2、專業
還有一個基本邏輯,可以解釋這種現象,那就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是由社會化大生產而形成的專業分工所決定。
比如政府以及許多企業的網路維護和運營外包;比如環衛業務外包等等。
甚至,權力外包——美國私營監獄就是最好的例子。與政府簽訂合同,按照囚犯人數和入住率收取費用。
因此,佔全世界人口5%的美國就「貢獻」了全世界犯人的25%。成為世界上囚犯人數最多的國家,也是私營監獄最發達的國家。
當權力掌握在資本手中,什麼事不會發生呢?
私營監獄的賺錢模式很簡單:越多的囚犯,越長的刑期,越低的成本,就越多的利潤。
1、保底入住率
私營監獄與政府簽訂合同時,通常會要求政府保證一定比例的入住率,一般在80%到100%之間。這意味著無論實際囚犯數量如何,政府都要按照合同規定的比例向私營監獄支付費用。這樣一來,政府就沒有動力去減少囚犯數量或提供更多的社區改造服務,反而會儘可能地將更多人送進私營監獄。
2、強制勞動和剝削性收費
私營監獄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會利用囚犯的勞動力,讓他們從事各種工作,如清潔、維修、廚房、洗衣、製造等。這些工作的報酬很低,一般在每小時幾分錢到幾毛錢之間。而且,私營監獄還會向囚犯收取各種費用,如食物、電話、醫療、法律、教育等服務的費用,甚至還有「入獄費」和「出獄費」。這些費用往往高於公立監獄的標準,而且如果囚犯無法支付,還會被加罰款或延長刑期。
那麼,特勤局外包外勤保衛工作,也就不難理解了。
3、一切皆可交易
在資本的眼裡,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用金錢衡量,並且皆可交易。
沒有例外。
因此,我們看到,就連國家機器——保衛國家的軍隊也可以外包,例如外籍軍團,僱傭兵。
如果依此邏輯,那麼攻下一座陣地需要多少錢;佔領一片土地需要多少錢都是可以估價的。
4、資本說了算
有錢便是爺,你不服,那麼就用錢砸死你。
這個邏輯在黑社會、在商場、在銀行都同樣存在。
大股東擁有相應的投票權。大客戶享受VIP待遇。
金錢社會,自然金錢至上。
權力也會在金錢面前低頭。
——這就是純粹的資本主義。
二、外包的本質與環衛外包
外包本來是指將非核心業務下放給專門營運該項運作的第三者,原因是為了節省成本、集中精力於核心業務。
但本質是把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或別人做得更好、更全面的事交由別人去做。
那麼問題來了——政府環衛部門把環衛工作外包,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環衛工作是環衛部門的非核心業務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為什麼要將核心業務外包呢?外包後自己的價值何在?!
環衛部門對於環衛工作自己做不了、做不好,或者別人做得更好,更全面嗎?
答案是肯定的。——否則就不會外包。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自己的核心業務做不好,做不了,那麼這樣部門的人究竟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要知道,政府設立環衛部門的初衷,就是通過它專業性的服務來達到環衛的目的。
如果只剩下審查評估檢查功能,這個必然是不專業的,那麼何不交由第三方來做呢?
因此,照此推斷,將環衛工作外包的環衛部門必然沒有存在的必要。
由上級主管部門將環衛工作和審核檢查工作外包即可。
三、為什麼要外包?如何監管?
環衛外包似乎已成慣例,並有燎原之勢。
而為什麼願意外包呢?當然是官僚主義在作祟。
不願意想辦法在法律框架之內提高效率,加強管理,而是一包了之,做高高在上的官太爺。
如果說高精尖做不好倒情有可原,但衛生工作做不好,那似乎就是態度和作風問題了。
其實這與領導配備諸多秘書代勞是同一道理。
工作交由他人,享受和名利歸己。
同時,如果工作沒做好,自然可以藉此推卸責任——至多是監管不到位而已。
只負領導責任,不負直接責任。
同時,與外包方產生交易,有空子可鑽。
這些還止於理論上的。
就現實而言,諸多環衛工人的工資往往只有幾百元,遠遠低於最低工資標準,並且還經常拖欠。
那麼,這些公司由誰來監管呢?
是不是應該由發包方來監管呢?是不是應該由勞動監察部門來監管呢?
然而卻是標準的「燈下黑」。
那麼,誰來監管這些沒有盡到責任的監管部門呢?
或者說,誰「應該」為這些環衛工人的權益損失負責?誰來為這些環衛工人主持公道和正義呢?
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
而特朗普差點送命,想必作為資本家能夠理解特勤局的苦衷;作為總統候選人想必也願意為「外包」買單。
而我們的環衛外包,以及其他外包,能不能認真回答上述疑問呢?
能不能真正實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呢?
無論如何,法律是神聖的,為人民服務是首要的。
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掏糞工人時傳祥,全國勞動模範(1959年當選)、最美奮鬥者(2019年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