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選舉中最為關鍵的一周到了,就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拜登宣布北約峰會在華盛頓開幕,為了挽回選舉,他在演講中重申對烏克蘭的支持,並將向烏克蘭提供「歷史性援助」,裡面包括五套中遠程防空系統,同時在未來幾個月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套戰術防空系統。本次峰會也被認為是拜登扳回一城的非常重要的一次機會了。通過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拜登可以展示他對國際事務的領導能力和對盟友的支持,從而爭取選民的支持。
不過,就這?你拜登這也沒有誠意啊,沒有進攻性武器也算是歷史性援助!澤連斯基要的可不止這些,澤連斯基在北約峰會上表示:「我們需要128架F-16戰鬥機,最少要50架,因為俄羅斯每天使用300架飛機攻擊烏克蘭。」然而,目前美國能拿出的東西其實已經不多了,除了向烏克蘭提供貸款外,除了核武器以外的軍事裝備也已經全部提供給了烏克蘭。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美國民眾對援助烏克蘭感到反感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已經嘗試了所有的方法,但都沒有取得效果。一方面是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實力懸殊,另一方面是因為烏克蘭的官僚體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然而,歐洲國家也並非無知,在烏克蘭問題上,他們表現得積極,實際上卻是敷衍了事。馬克龍不久前表示願意派兵,實際上是想考驗美國的決心,把美國拉下水,以此來測試美國的真實意圖。
然而,美國很雞賊的一點是,他們援助出去的資源基本上都是可以回收的,比如烏克蘭大量的國家資源、土地和礦藏等,這些都具有巨大的價值,至少在美國當前的戰略觀念中是這樣認為的。
然而,長期拖延的戰事對美國本身也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內部矛盾的集體爆發正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美國內部的分歧越來越大,甚至讓像特朗普這樣的保守建制派日益得勢,同時歐洲右翼勢力也在集體崛起。
另一邊,民主黨部分人和金主都要求拜登退選,拜登現在想靠挽回頹勢,也只能烏克蘭上做文章。俄烏是拜登任期內主要政績,大選前要保證烏克蘭不能太難看。意味著美國在做最後垂死前的掙扎了。再逼拜登,美國可能就直接參戰了,做個戰時總統。
但是,烏克蘭戰勝俄羅斯基本不可能,如果烏克蘭在美國的幫助下發動攻勢並取得積極成果,這會展示出對烏克蘭援助是有效的。或許有利於提高拜登在美國的聲望,但烏軍想要在短期內打敗俄羅斯顯然不太現實,整體而言,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和工業體系都在烏克蘭之上,在前線的優勢也略強於後者。
目前烏克蘭打不過的主要原因是戰場形態是消耗戰,而消耗戰取決於哪一方人力和火力更多。在北約不下場的情況下,俄羅斯顯然在人力方面佔據優勢。而要論火力,北約加起來都未必能比俄羅斯和朝鮮兩國生產的炮彈更多,那還打個啥勁。
即使烏克蘭發動攻勢,也很難在戰場上取得進展,反而會遭受到俄羅斯更為強勢的反撲,如果烏軍的進攻無功而返,那麼對拜登的連任將是不利的。現在的拜登只能是儘可能的遲滯俄羅斯,只要在大選前別有慘烈的崩潰就行。這兩天拜登是否退休仍然存疑,這個時候他自然要強硬地證明自己。
總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拜登除了多多支持烏克蘭造勢之外,民主黨也沒有放棄用盤外招讓特朗放棄/無法參與總統競選的努力,包括各種訴訟等等。而且顯而易見的,現在出來的主要還是影響川普聲望的開胃菜。
有些殺招,直接影響川普競選資格的,估計得等過幾月,競選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才能看到。如果能把特朗普搞下來,到時候頭疼的就是共和黨了。
最後我大膽預測下吧,民主黨捏著鼻子繼續支持拜登競選,過兩月會有幾場大戲,法律道德,物理化學都有可能,如果特朗普能(在共和黨支持下還是大概率)挨過去,我們沒準就可以看到特朗普重歸大位了。